立即下载
3月至6月湖南440余套集采人工耳蜗让超200人重获新“声”
2025-08-11 17:50:10 字号:

3月至6月湖南440余套集采人工耳蜗让超200人重获新“声”

红网时刻新闻8月11日讯(记者 周曼 通讯员 李跃芳)近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的病房中,3岁的小女孩惠冉(化名)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了妈妈那声温柔的呼唤——“宝贝”。她小小的身体猛地一震,咿咿呀呀地努力回应。这一刻,凝聚着一家人数年的期盼,也折射出医保政策变革的温度。

为改善千万听障群体生活状况,医保部门不懈努力,借助政策杠杆让集采覆盖多元需求,降低费用门槛减轻家庭负担,让曾遥不可及的先进技术、优质产品变得可负担 。2025年3月至6月,湖南省医疗机构已使用人工耳蜗类集采耗材440余套,帮助至少200多人,重获新“声”。

政策降负 让“声音之门”向更多人敞开

此前北京听力协会的估算显示,中国听力受损人群助听器的佩戴率不足5%,人工耳蜗20余万元的“天价”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作为湖南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之一的湘雅二医院,每年都能遇到因费用放弃治疗的病例。55岁的岳阳李阿姨因双侧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10年前左耳失聪,因负担不起手术费迟迟未治,然而,几个月前,她右耳也突发性耳聋,陷入完全失聪的困境。

转折始于医保政策的发力。2024年12月,湖南省将人工耳蜗相关医疗服务、耗材纳入医保报销范围;2025年3月3日起,湖南省正式执行人工耳蜗国家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单套耗材价格大幅下降。政策红利下,听障家庭的负担显著减轻。惠冉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双侧手术,最终仅自付4万余元,而李阿姨凭借城乡居民医保与医疗救助,自费不到3万元便成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植入人工耳蜗,重获听力。

从“治得起”到“治得好” 集采覆盖多元需求

集采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降费”,更在于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倒逼行业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产品,让听障群体不仅 “治得起”,更能“治得好”。

据国家医保局官网消息,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人工耳蜗类耗材全国需求量共1.1万套,5家企业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等外资企业,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等内资企业。

除临床常用产品外,此次集采中还纳入了多项兼具高科技含量与先进性能的创新产品,不同类型产品的中选,满足患者不同应用需求。

传统人工耳蜗患者做 3.0T 及以上的高清核磁共振,需手术取出植入体磁铁甚至核心部件,核磁共振检查后再重新植入,不仅会带来二次手术导致的创伤、感染风险,还会增加费用。而新一代能支持高场强核磁的植入体产品中选,可让患者无需取出耳蜗配件即可检查。

佩戴更便利的一体式言语处理器(外机)中选,则为植入者带来了切实的生活便利。相较传统分体式,省去导线连接,降低部件脱落损坏风险,避免了儿童跑跳、玩耍时造成设备故障,且体积小巧、佩戴隐蔽,能减轻植入者因设备显眼产生的心理顾虑。

从费用减负到技术提质,医保政策的持续完善与集采机制的协同发力,正让越来越多的听障患者既能负担得起这项“听见希望” 的手术,又能用上适配需求的优质产品。

来源:红网

作者:周曼 李跃芳

编辑:李雅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