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气候炎热,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酷暑环境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孙涛提醒您,需警惕夏季血压“忽高忽低”的现象。
血压波动的原因
三伏天高温,人体体表血管扩张,高血压患者因血管弹性减退、调节功能紊乱,在空调房与室外温差刺激下,血管反复收缩舒张,导致血压骤升骤降。
同时,大量出汗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叠加睡眠不足、高盐饮食等,共同诱发血压波动,常表现为头晕、头重。
中医视角下,三伏天属“暑湿”邪气当令,人体易出现“阳气浮越、湿浊内蕴”的状态。
高血压患者多有“肝阳上亢”或“痰湿内阻”的体质基础,暑热易引动肝阳上亢,出现头晕头胀。
湿浊困脾则影响水液代谢,加重血液黏稠,二者共同导致血压失稳。
血压波动的危害
现代医学证实,血压剧烈波动会显著增加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同时,高温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形成“血压升高-肾损伤-血压更难控制”的恶性循环。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湿易阻络”,暑湿邪气侵袭人体,可导致“气血逆乱、脉络瘀阻”,轻者表现为头晕乏力,重者可能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危重症。
科学应对方案
按时监测:每日按时在晨起、傍晚、睡前时测量血压,记录数值及伴随症状。
规范用药:高血压患者切勿因夏季血压稍降擅自停药。若血压持续偏低(<100/60毫米汞柱),可在医生指导下微调剂量。
饮食调理: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严格控制在5克内,避免酱菜、咸菜、烧烤酱料等隐形盐。同时,每日应少量多次饮用温白开水1500-2000毫升,避免冰饮伤脾阳。若出汗多时,可加饮少量淡盐水,每升水加入食盐2-3克。
起居调摄:在室内需要开空调时,温度应设为26-28摄氏度,避免直吹。出入空调房时需过渡适应,防止风寒湿邪侵袭。
作息规律:遵循“夏三月,夜卧早起”,晚上11点前入睡,午后小憩30分钟。睡前可用40摄氏度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引火下行,助眠安神。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6-7点,或傍晚18-19点,练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型运动。推荐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两式,每次15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度,以促进气血流通。
情志调养:夏季易“怒则气上”,易诱发血压升高。可通过聆听《平沙落雁》等舒缓古琴曲、冥想静坐等方式疏肝解郁,保持心态平和。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保持心态平和可稳定血压。
注意危险信号
医生提醒,如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血压骤升(>180/110毫米汞柱)伴剧烈头痛、呕吐;
▲血压骤降(<90/60毫米汞柱)伴头晕黑矇、出冷汗;
▲胸闷胸痛、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
血压骤升时,可按压太冲穴5分钟,保持安静,舒缓血压;若伴有头晕,可取平卧位,头稍低,及时拨打120。
三伏天高血压管理的核心在于“阴阳平衡”,既要顺应夏季阳气升发规律,又要避免暑湿邪气扰动血压。中西医结合,守住监测、用药的科学底线,运用中医智慧,安然度夏。 (通讯员 吴芝兰 孙涛)
来源:红网
作者:吴芝兰 孙涛
编辑:戴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57/1519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