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将目光投向一群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医者——采供血医生。他们不在手术台上争分夺秒,却在血液的招募、采集、检验、供血等环节默默耕耘,架起生命的桥梁。近日,我们走进长沙血液中心,一同探寻采供血链条里“隐形医生”们的工作日常。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雅婷 实习生 李叶群 通讯员 姜兰 长沙报道
工作中的陈再新。
“每一袋血液都连着一条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是长沙血液中心成分单采部陈再新常挂在嘴边的话。在采血一线坚守多年的他,用专业与责任,成为了血液从捐献到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把关人”。
采血前的健康评估是确保血液安全的关键环节。陈再新介绍,他们会详细征询献血者的疾病史,了解其当天的状态,包括头一天晚上是否熬夜、是否吃早餐等。随后,为献血者测量体温、血压,抽血化验检测转氨酶、观察血脂,“这些项目都合格后,才能让献血者进行采血。”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细节,最不能放松的也是细节。”在陈再新看来,有一些细节虽易被忽略,却必须严格把控。“疾病史的问询尤为重要,必须仔细询问献血者是否有重大疾病史、血液传染疾病史,同时所有检测指标都要严格符合要求才能采血。” 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血液安全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面对紧张的献血者,陈再新有自己的 “安抚术”—— 陪他们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而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献血者,陈再新也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首先还是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活动肢体,使血管充分暴露;或者用热水淋浴一下,让他们抓握力球,让血管更加充盈,以此确保采血顺利进行。”
从街头采血车到固定采血点,工作环境的差异给陈再新带来了不少挑战。“街头采血车空间狭小,冬冷夏热。工作人员得自己带饭,累是常态。而且采血车里没有厕所,想上厕所还得去外面找。” 即便如此,陈再新在街头采血车一待就是7年。
谈及在街头采血车的经历,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天完全没人来献血的情况。“那种时候特别着急,想到血液库存紧张,很多病人等着输血,心里满是担忧。” 而当看到血液被安全采集时,内心最大的感受是 “又有更多病床上的生命能得到救助,虽然累一点,但很有成就感。”
在这个岗位上坚守多年,最让陈再新感动的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有很多人一直坚持献血到60岁(法定多次献血者的献血年龄上限),直到不能再献为止,这种坚持特别让人动容。” 而他自己也是一名献血者,已有10次献血记录。“第一次献血是刚到血液中心的时候,之前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机缘巧合来到这里工作后,就开始了献血之路。”
在医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像陈再新这样在采血一线默默奉献的“隐形医生”,用他们的坚守与付出,让生命的火种不断传递。他们是血液安全的守护者,更是人间大爱的践行者。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李叶群 姜兰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59/1520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