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7日讯(通讯员 欧阳丽梅 朱文青)36岁的欧于飞(化名)是长沙市某社区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因职业特殊性需要长时间坐诊,一年前出现了“屁股痛”的毛病。起初使用膏药敷贴,症状有所缓解,但随着时间推移,疼痛开始反复出现,除了臀部外,还出现了髋关节痛甚至蔓延到小腿,且常常在睡梦中痛醒,近几个月甚至需要每天服用止痛药物,这让欧先生简直苦不堪言。近日,他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运动医学科主任李良军经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和阅片后,排除了其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最终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经实施关节镜下梨状肌微创松解术后,患者右臀部疼痛消失,右下肢麻木感明显好转,术后第二天顺利出院。
李良军主任在为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梨状肌微创松解术。
梨状肌综合征和“屁股痛”有什么关联?
李良军介绍,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肥厚或者解剖变异,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一侧臀部酸胀,疼痛,可引起大腿后侧或小腿后侧、足底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1.臀部疼痛:臀中部深层(梨状肌投影区),呈“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
2.放射痛:患侧臀部深层疼痛,并伴有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外侧、足外侧及足底部)
3.感觉异常:坐骨神经支配区(如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等)可能出现麻木、刺痛等感觉障碍。
4.严重者患侧下肢不能伸直,肌肉萎缩和持续性放射痛,影响日常活动。
梨状肌综合征“偏爱”哪些特定人群?
1.有臀部外伤史的人:如臀部扭伤、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
2.久坐族和“二郎腿爱好者”:久坐、跷二郎腿会造成臀部肌群活动减少,导致梨状肌过度使用而出现僵硬。
3.运动达人:热衷跑步、打球、健身的人群。奔跑时,每次抬腿都会使髋部肌肉绷紧变短,重复性动作易导致梨状肌疲劳痉挛。
4.先天结构异常者:当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肉中间穿行而过(正常情况是从下方穿过),容易导致坐骨神经被卡压。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
1.物理治疗:如热敷、红外线热疗和放射式冲击波治疗等,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减轻炎症和疼痛。
3.手术治疗:对于物理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如梨状肌肌腱松解术和坐骨神经减压术。
梨状肌综合征如何预防?
1.避免久坐:每30~45分钟起身活动、拉伸。
2.正确坐姿:保持腰背挺直,双脚平放地面,膝盖与髋部同高或略低。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
3.科学运动:运动前后充分热身拉伸;强化核心和臀部肌群;循序渐进增加
4.运动强度;注意跑姿、骑行姿势等。
5.注意保暖:避免臀部、腰部受凉。
6.管理压力:长期紧张焦虑易导致肌肉张力增高。
李良军提醒:梨状肌综合征虽非致命,却足以影响生活品质。如果市民遇上顽固的臀腿疼痛,尤其久坐后加重,应及时到运动医学科寻求专业评估及治疗。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丽梅 朱文青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61/1523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