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9日讯(记者 戴丹 通讯员 曹可珂)野生毒蘑菇中毒,是湖南省病死率最高的食源性疾病之一。每年夏秋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繁殖旺季,也是野生毒蘑菇中毒高发季。当前最受关注、也时有报道中毒的野生毒蘑菇非亚稀褶红菇莫属,中毒严重者危及生命,它在外观上与一些可食用的红菇,如俗称“火炭菌”的褶红菇和密褶红菇,极为相似,单靠外观特征很难将它们准确鉴别开来。长沙疾控提醒,请市民朋友切勿采食、购买野生蘑菇,谨防中毒。
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
亚稀褶红菇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华北南部地区的灰色至灰黑色的剧毒蘑菇。菌体中等大小。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至灰褐色,成熟后向上翻卷,边缘无条棱。菌肉和菌褶均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长,脆而易碎,直生(菌褶与菌柄相连)。菌柄粗短,圆柱形,浅灰色。
每年7至9月份,亚稀褶红菇在马尾松与栲树等山毛榉科植物的混交林中分散或成群分布。
中毒症状及救治
亚稀褶红菇中毒类型为横纹肌溶解型,病死率高,是我国引起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剧毒蘑菇之一。误食后中毒潜伏期短,一般10分钟到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并有乏力感;24小时后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明显的腰背痛、肌肉酸痛,有些患者表现为胸闷、心悸。瞳孔缩小、血尿或酱油色尿液;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高的达到数万至十万单位以上,严重者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亚稀褶红菇无特效药,中毒后应立即就医,对症治疗。
中毒原因及预防
亚稀褶红菇在外观上与一些可食用的红菇,如俗称“火炭菌”的褶红菇和密褶红菇,极为相似。在野外,这三种红菇可以生长在一起,在没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设备情况下,单靠外观特征很难将它们准确鉴别开来,因此很容易导致误食亚稀褶红菇中毒。
疾控专家提醒:目前还没有简易科学的方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且误食毒蘑菇后无特效解药。因此,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特别是预防亚稀褶红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采!不买!不食!”,这3个“不”务必要牢记!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曹可珂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63/1523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