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7日讯(通讯员 周丽 刘绪祥 黄桂山)为有效阻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近期,郴州市全域联动打好“防蚊灭蚊”攻坚战,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健康。11个县市区闻令而动,迅速掀起以“清积水、除垃圾、勤消杀”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压实四方责任,凝聚防控合力,织密防控网络,守护群众健康。
北湖区:发动全民整治,降低蚊媒密度
组织乡镇(街道)、区直单位聚焦公共区域、城中村、老旧小区等重点部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引导群众主动清积水、灭蚊虫,形成“全民动手、源头治理”的整治格局。依托蚊媒密度监测结果,采取“专业队伍+群众参与”模式,精准开展蚊媒消杀工作,完成消杀面积80万余平方米,全区蚊媒密度明显下降。
苏仙区:开展专项行动,强化灭蚊宣教
通过“城区周末卫生日+乡镇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等活动,大力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积水容器1130个,清除垃圾堆物2000余处,清扫卫生死角1300余处。组织专业病媒生物防制公司加密消杀频次、扩大消杀范围。同时,依托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折页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普及防蚊灭蚊知识。
资兴市:高位推动部署,清除蚊媒隐患
市委主要领导到唐洞街道调研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强调要多措并举,严防严控蚊媒传染病传播,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组织专业消杀力量,对人员密集的场所开展多频次、高强度灭蚊消杀工作。推广物理灭蚊方式,在公园、广场安装20盏灭蚊灯。发布“全民参与防蚊灭蚊,共筑健康家园—致全体市民的倡议书”,开展集中宣传,号召群众从源头治理蚊媒孳生地。
桂阳县:推行综合防控,严控病媒传播
采取“清理环境+药物消杀+宣传引导”的综合防控模式,一方面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在城乡范围内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室内外垃圾和杂物,填平坑洼地和积污地;另一方面安排专业消杀人员对公共绿地等重点部位喷洒高效低毒杀虫药剂,有效降低蚊媒密度;同时,深入开展入户宣传,发放防蚊灭蚊宣传资料,动员群众“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宜章县:实施联防联控,整治公共区域
采取“专业机构+社区+居民”的联防联控模式,对蚊媒易聚集的公共区域开展集中整治。组织专业消杀力量,对中夏公园、红色广场、梧塘湖公园、垃圾站、绿化带等区域进行全方位药物喷洒;发动社区、单位和家庭集中开展灭蚊行动,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消除潜在的病媒孳生隐患。
永兴县:落实消杀责任,覆盖重点区域
各乡镇(街道)、单位实行“谁主管、谁监督、谁负责”的工作机制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确保消杀责任到位。组织病媒生物防制公司对绿化带、下水道、城中村、农贸市场、公园、“五小” 门店等区域进行全面消杀。通过融媒体中心、广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宣传折页等方式开展宣传,号召群众清积水、灭成蚊,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如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报告。
嘉禾县:强化源头治理,压实主体责任
召开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调度会,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门店商户、学校、企业及商住小区物业公司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定期清理积水,消除蚊媒孳生地。组织专业消杀队伍前往九老峰公园、城中村、农贸市场等公共区域开展消杀工作,有效降低蚊媒密度。通过微信工作群、手机短信、电子屏、宣传单、宣传栏等方式普及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防蚊灭蚊。
临武县:组织集中行动,构建防控网络
大力推动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各乡镇、单位开展为期7天的集中整治行动,排查汽修厂、废品站、垃圾中转站等重点区域300余处,清理淤泥杂物,填平积水坑洼,喷洒化学药剂,从城区到农村,从专业消杀到全民防护,全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态势。
汝城县:党员示范带动,筑牢防控屏障
组织党员干部下沉联点帮扶小区,动员广大群众开展“三清一序”,集中整治车站、农贸市场、老旧小区、地下车库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清除蚊媒孳生地 2万余处,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定期监测蚊媒密度,开展蚊媒消杀工作,举办重点行业防蚊灭蚊培训会,组织入户宣传教育,切实筑牢防控屏障。
桂东县:深化环境整治,规范科学消杀
召开全县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研究制定防控策略,各单位、乡镇、村(社区)迅速行动,彻底清理室内外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从源头上消除蚊媒孳生环境。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蚊媒传染病防控与监测知识专项培训。聘请专业病媒生物防制公司科学、规范开展蚊媒集中消杀工作。
安仁县:实施精准消杀,阻断蚊媒传播
发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防蚊灭蚊倡议书,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清除积水、清理垃圾、防蚊灭蚊。组织专业力量,对绿化带、下水道、垃圾存放点等蚊媒孳生区域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药物喷洒等方式,降低蚊媒密度。召开全县医疗机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培训会,提升科学防控能力。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丽 刘绪祥 黄桂山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99/1518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