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7日讯(通讯员 唐君燕 许松 李琪)李先生,今年54岁,因一次意外摔倒致颅面部多处受伤,2025年6月3日来到永州市中心医院就诊,门诊以颌骨骨折收治入口腔颌面外科,入院后第2天行头颅CT检查示:脑内出血较前增加,遂请经神经外科会诊。经神外许医生细致检查,发现他右眼外突,眼球表面确实覆盖一层清亮液体,轻轻按压眼球,竟能感觉到与脉搏同步地搏动!眼眶CT及脑血管造影最终揭示了令人惊心的真相:李先生同时遭遇了两种罕见而危险的疾病——脑脊液眶漏与颈动脉海绵窦瘘。医生立即安排其转入神经外科治疗。
清澈的“泪水”暗藏危机:脑脊液眶漏
李先生摔倒时头部遭受撞击,颅底靠近眼眶顶部的骨质(筛骨)发生了细微骨折。这层骨质如同保护大脑的“天花板”,其上方是充满脑脊液的颅腔,下方就是眼眶。骨折线如同蛋壳上的裂缝,使得颅腔内的脑脊液顺着裂缝渗漏进了眼眶。这些清亮如水的液体聚集在眼球周围,就形成了“水汪汪”的外观,甚至可能从鼻腔流出清水样液体。
脑脊液本该在颅腔内保护大脑,一旦流失,不仅可能导致低颅压头痛,更严重的是,开放的“裂缝”使大脑直接暴露于外界感染风险之下,细菌可循此路径进入颅内,引发致命脑膜炎。
眼球狂跳的幕后推手:颈动脉海绵窦瘘
而李先生感受到的眼球“狂跳”,则是另一种更凶险的病变——颈动脉海绵窦瘘在作祟。海绵窦是位于颅底深处的重要静脉结构,颈内动脉从中穿过。李先生摔倒时,剧烈震动或骨折碎片损伤了穿行其中的颈内动脉壁,动脉血在高压力下直接喷射入低压力的海绵窦静脉腔。
高压的动脉血涌入海绵窦后,倒灌进与海绵窦相连的眼眶静脉。这些静脉本应回收眼部的血液,此时却被汹涌的动脉血强行撑大、扩张、搏动。高压、搏动的血流冲击着眼球后方的血管和软组织,导致李先生感受到眼球剧烈搏动(与心跳同步),外观上可见眼球突出、结膜血管像蚯蚓一样怒张充血,同时干扰了眼部血液正常回流和神经功能,造成视力急剧下降。
双病夹击,险上加险
当脑脊液眶漏(脑脊液漏入眼眶)与颈动脉海绵窦瘘(动脉血异常涌入眼眶静脉)同时发生在李先生身上,情况变得极其复杂凶险:
1. 感染风险剧增:脑脊液漏形成的“通道”使细菌更易入侵颅内。
2. 眼部损伤加剧:高压、紊乱的血流和液体压迫,对眼球、视神经构成毁灭性威胁。
3. 治疗相互掣肘:治疗瘘管需抗凝或手术干预,而修补漏口又需创造清洁环境,两者存在矛盾。
面对如此复杂状况,神经外科和介入科团队为李先生制定了精细的复合手术方案:首先施行颅底修补手术,用自体筋膜和生物胶水严密封闭了筛骨的骨折缝隙,阻断了脑脊液的渗漏通道。再择期通过微创的神经介入栓塞术,将特殊材料经血管送入瘘口处,精准封堵住颈动脉破口,终结了异常的血流搏动和盗血。瘘管解决后,术后李先生眼球的搏动感消失,“水汪汪”的外观也恢复正常,视力得到挽救。经过治疗与护理,李先生于6月25日好转出院。
警示信号:莫轻视“眼跳”与“溢泪”
李先生的经历敲响了警钟:
头部外伤后,若出现单眼不明原因的持续性“流泪”(尤其清亮如水),或眼球搏动感(与心跳同步)、无痛性眼球突出、结膜严重充血水肿、视力急剧下降,绝非小事。这些症状可能是脑脊液漏或颈动脉瘘发出的求救信号,两者并发虽罕见,但后果极其严重。务必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及时的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DSA)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水汪汪”的突眼在狂跳——这绝非眼疲劳的简单信号,而是颅底深处血管与屏障同时破裂的危情呼救!及时识别这些独特的警示,便是为生命抢得关键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唐君燕 许松 李琪
编辑:甘伟萍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99/1518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