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6日讯(通讯员 潘菊霞)中风(脑卒中)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幸存的中风患者极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障碍、失语等,及时和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长沙72岁的程玉兰娭毑(化名)就在中风后仅用了3周时间从卧床恢复至独立步行,重新回归家庭。
专业康复+亲情陪伴,助中风患者重获新生
晨起突发脑梗死,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长沙72岁的程娭毑一度命悬一线。万幸的是,家人及时发现并送医,经过紧急救治,她保住了生命。半个月后,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但和许多中风幸存者一样,她面临着诸多康复难题: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只能卧床;言语和认知功能受损,理解力下降、交流困难,加上二便尚不能完全自控,这些都让她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原本开朗大气的程娭毑,变得郁郁寡欢。
为了让她尽早恢复,家人将她转入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接受系统康复治疗。经过多学科会诊和全面评估,康复团队与家属深入沟通、明确目标后,为程娭毑制定出了一套中西融合的个体化康复方案:通过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改善肢体功能;借助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神经修复;利用高压氧、经颅磁刺激治疗改善大脑功能;同时配合常规针刺、特殊穴位针法等中医康复手段通经活络。
在医护康团队的协助下进行爬楼梯训练
康复没有奇迹,唯有坚持。在这条不易的路上,程娭毑并不孤单。她的老伴和儿女始终陪伴在侧,给她亲情的温暖和坚持的勇气;康复团队不仅专业细致,更不断给予她鼓励与信心。为进一步调动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了解到程娭毑的个人爱好后,康复团队还特意加了一项有趣的训练——发动护士、病友和家人一起陪她“打扑克”,让她在快乐的氛围中实现“手、脑、口”的全面锻炼。
经过3周不懈努力,程娭毑的康复进展突飞猛进:从卧床不起,到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从沉默寡言、理解困难,到成为病房里打牌交流的“社交达人”。她的转变,不仅源于科学康复的力量,也来自爱与陪伴的支持。
中风康复的早期介入,越早越好
中风(脑卒中)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幸存的中风患者极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障碍、失语、认知功能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独立性。
一部分患者及家属误以为,度过急性期后只需在家静养,身体功能便会自然恢复。这种错误观念导致“治好疾病却留下残疾”的情况屡见不鲜。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总院长胡兴指出:大部分的中风后遗症通过静养是不会自愈的,而且卧床静养时间越长,患者身体情况反而会越糟糕。
“要想尽早回归正常生活,早期康复介入非常关键。”胡兴表示,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并发症以及各种残疾的发生。虽然对于具体哪个时间介入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只要在不影响治疗和加重病情的前提下,康复介入时间越早,效果普遍越好。
来源:红网
作者:潘菊霞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50/1528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