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解决育龄群众的后顾之忧,让群众生得起、养得好、育得优,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很多家庭,特别是双职工家庭来说,0~3岁婴幼儿的日常照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上班与带娃的冲突,加深了婴幼儿家庭的育儿焦虑。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缓解群众育儿压力。2024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4方面13条生育支持措施,要求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2025年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托育机构、 社区嵌入式托育、 幼儿园托班、 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的“1+N”托育服务体系。
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社会资金投入,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为普惠托育机构的建设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建设标准、运营规范等行业规范的制定与出台,对托育机构的环境设施、功能配置、卫生安全、服务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准入, 支持高等学校、 职业学校开设托育相关专业,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建设专业培训基地,引入儿科医生、幼儿教育专家,为托育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师资力量。
目前,中央预算内资金已支持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347个。作为“1+N”托育服务体系中的枢纽,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集成托育人员实训、家庭育儿指导、托育服务示范、行业服务监管等功能,为区域内托育服务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托育服务模式。如针对不同家庭灵活开展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服务;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开展“家门口”托育服务;推行“医育结合”模式,平衡养育、教育、医疗,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结合前沿科技,开展智能化托育,借助智能设备对婴幼儿的健康状况、成长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个性化照护方案,与家长进行及时互动;通过发放补贴、消费券等形式,降低婴幼儿家庭的托育成本。
湖南省借助“普惠托育 科学育儿”托育服务宣传月活动,加强托育服务宣传,推动普惠托育体系建设,让群众“托得起、放心托、托得好”;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加速推进计生协参与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推动普惠托育工作落实落地;浙江省湖州市整合托育保育队伍和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将儿童保健融入托育服务。一项项扎实举措,让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越来越多地“飞入了百姓家”。
对于家有学龄儿童的家长来说,孩子寒暑假无人看护成了另一个难题。针对这一情况,部分地区依托社区资源, 探索开办假期公益托管班。在社区办公区、服务中心等符合安全、卫生、适宜儿童活动要求的场地,设立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托管服务。除自习与室外活动, 有条件的地方,还会根据孩子与家长的需求提供多样化课程选择,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特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2025年暑假,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督服务中心托管班的葡萄架下充满欢声笑语。合理规律的作息、营养健康的餐食、丰富多彩的活动、同龄人之间的相互陪伴,让家长省心又放心,公益托管班成了孩子们假期的一个好去处。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之路,时刻牵动人心。从婴儿、幼儿,再到儿童,除了身体快速成长,孩子的心智与认知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良好的成长环境、 科学的养育照护、恰当的引导教育,幼有善育的沃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铺就温暖底色,滋养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来源:《人生》杂志
编辑:李雅婷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51/152885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