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职场高压下,男子突发性耳聋
2025-09-11 16:37:21 字号:

职场高压下,男子突发性耳聋

红网时刻新闻9月11日讯(通讯员 毛旖旎)周先生是典型的“职场大忙人”,日程表永远排满,临时会议、紧急任务是家常便饭,长期处于“连轴转”的高压状态。发病当天,他正为一个项目焦头烂额,接电话时突然感觉右耳像被堵住,紧接着就是持续的耳鸣,对方的声音变得遥远又模糊。“当时以为是太累了,歇会儿就好。”周先生后来回忆,但休息半小时后,耳鸣不仅没有消失,左耳能听清的声音,右耳却像隔了一层厚厚的棉花。

本以为睡一觉就好了,次日,症状并未缓解,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天即赶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求诊。耳鼻喉头颈外科负责人余丽亚副主任医师接诊后,为他进行了详细的诊查,结合他的症状和纯音测听结果,确诊为“突发性耳聋”。

三种情况需要警惕

据余丽亚介绍,周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突发性耳聋的诱因往往藏在日常细节里,有以下三种情况尤其需要警惕:

第一,长期高压与疲劳:像周先生这样,长期精神紧张、睡眠不足,会导致内耳血管痉挛,血流减少,听觉细胞因缺氧“罢工”。

第二,病毒感染“趁虚而入”: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能侵犯内耳,破坏听觉神经。

第三,不良习惯推波助澜:长期戴耳机、频繁接触噪音,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都会增加发病风险。

此外,突发性耳聋的预后差异很大,关键取决于3点:

就医时间:发病72小时内治疗,有效率可达70%-80%;超过1周再治疗,有效率可能降至50%以下;

听力损失程度:损失越轻,恢复越好,像周先生这样及时治疗的中度患者,多数能恢复正常;

伴随症状:单纯听力下降比合并眩晕的患者预后更好,合并眩晕者可能残留耳鸣或听力障碍。

突发性耳聋可致残,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余丽亚强调,即使治疗后听力恢复,也需随访3-6个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听力波动,需及时调整方案。在治疗恢复期,建议患者绝对静养:发病1周内尽量休息,避免低头、弯腰等动作,减少内耳压力。例如:周先生治疗期间暂停了所有工作,每天保证8-9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波动。

其次,还需要远离噪音:避免接触超过60分贝的声音(如广场舞音乐、汽车鸣笛),看电视、听手机时音量以“自己听清即可,不影响他人”为标准。同时要做好耳部防护:按摩耳部穴位,改善耳部血流,改善循环,防止污水进入。

此外,还要配合心理调节:家属多陪伴沟通,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周先生的妻子每天陪他散步、听舒缓音乐,避免因耳鸣烦躁)。

在饮食方面,建议:忌辛辣刺激,限盐限油,戒烟戒酒;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帮助神经恢复,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南瓜子),保护听觉细胞。

“突发性耳聋不是‘小毛病’,而是可能致残的急症!”专家提醒,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别让身体“透支”:保证睡眠,学会减压(如每天深呼吸10分钟、周末短途出游)。同时要善待耳朵:少戴耳机(每次不超过1小时,音量不超60分贝),远离强噪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避免内耳血管受损。

专家同时提醒,出现不适别拖延:一旦耳鸣、听力下降,第一时间到耳鼻喉科就诊。

来源:红网

作者:毛旖旎

编辑:戴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