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谭盼盼 株洲报道
在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的今天,老年认知障碍——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挑战。为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自2024年11月与株洲市贺家土街道漂家井社区携手,以创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为切入点,在细致的实践基础和科学的理论指引下,实施出了一套从社区筛查、分层干预到专科门诊的全程化认知健康服务体系。
社区筛查:织就早期干预的防护网
株洲市贺家土街道漂家井社区,是湖南省首批二十个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之一。社区内65岁以上老人近2000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2024年11月,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正式启动“认知功能全程管理项目”,将专业的医疗资源下沉至社区一线。
医院每日派出专业医护团队,采用标准化认知评估量表,为社区老人进行认知筛查。通过记忆、定向、计算等多维度测评,实现对老年认知状态的精准画像。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吴思亮介绍,医院依据筛查结果对老人实施分层管理。对于认知功能正常者医院将纳入常规随访,轻度认知障碍者实施社区干预,中重度患者转诊至医院接受系统检查和治疗,失能失智老人则享受上门服务。这种“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的模式,真正实现了认知障碍的闭环管理。
截至目前,该社区已完成800例老人筛查,其中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比例高达50%。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认知障碍的高发性,也更凸显了社区筛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系统干预:科学照护点亮记忆之光
筛查只是起点,干预才是关键。2025年3月,医院从筛查人群中招募38名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开展为期8周的“认知促进课程”。该课程由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共同研发设计,融合认知训练、团体活动、身心调节等多种干预手段,旨在帮助老人实现“认知-行为-社会功能”的协同改善。
而让医院的专业方案在社区落地生根的,正是长期驻守社区的护士袁维,她既是课程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老人们的“健康知心人”。
袁维介绍,“来我们中医智慧康养中心参与课程的爷爷奶奶年龄分布在65岁-86岁之间,线下课程每周一次,每次约2小时,课程内容丰富,有心算、速记、套圈、绘画、手工、猜谜、口头分享……不仅针对他们的记忆功能进行训练,更注重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和社交信心。”课程才开始两周袁维就惊喜地发现老人们对课程的兴趣在提升,依从性也越来越高。对他们而言,多元的活动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是对生活方式的重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立了“线上+线下”双轨支持模式。除线下课程外,医院还通过建立专属微信群为老人提供健康科普、用药提醒、家庭指导等优质服务。
经过为期2个月的干预,38名老人中有19名认知评分恢复至正常范围,初步实现了“可逆性改善”的干预目标。“事实证明,早期发现的阿尔茨海默病其实是可以逆转的!”提及试点成果,吴思亮主任激动地说道。
平台升级:从社区实践到专科建设
如果通过系统干预,能帮助更多老人找回生活的掌控感和幸福感,那么将这一模式从社区推向更广泛的医疗平台,便成为必然选择。
基于在漂家井社区取得的扎实成效,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正加快推进认知障碍专科平台建设,推动“社区—门诊—病房”三级服务网络的完善。
吴思亮主任介绍,今年10月,医院将在门诊正式开设“认知障碍专病门诊”,由老年病科专家团队驻诊,逐步建立集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标准化路径。
从漂家井社区的初步探索,到认知门诊的延伸,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的这一生动实践证明,通过医疗资源的有序下沉、医校之间的协同创新、社区层面的广泛参与,完全有可能为早期认知障碍老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有效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进程。在这幅正在绘就的“认知友好新画卷”上,我们看到的,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基层实践,是“老有所医、老有所安”的理想照进现实,更是湖湘大地对老龄化时代的温暖回应。
来源:红网
作者:谭盼盼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60/1531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