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2日讯(通讯员 彭雅)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生活中,甜味食品常被视为“调剂品”,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口腔科主任周向阳提醒,过量糖分正悄悄对牙齿和体重发起“双重攻击”,减少糖分摄取不仅能远离牙病,更能助力提升全身健康水平。
警惕摄入过量糖分
对牙齿的“甜蜜腐蚀”:摄入甜食或含糖饮料后,口腔的变形链球菌等有害细菌会分解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釉质,致其矿物质流失、变脆弱;同时糖分滋养细菌,使其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持续产酸加剧损伤,长期易形成龋洞,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严重时致牙齿丧失。
对体重的“隐形偷袭”:糖分(尤其添加糖)属“空热量”食物,热量高却缺营养素,长期摄入易致总热量超标;高糖食物还会引发血糖大幅波动,导致疲倦、烦躁及快速饥饿,进而增加食量;此外,多余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囤积,提升肥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风险。
减糖护齿行动指南
值此全国爱牙日,为守护口腔与身体健康,周向阳给出“减糖护齿”四步行动指南,呼吁大众将健康关注转化为实际行动。
1.读懂食品标签,揪出“隐形糖”。
购买包装食品时,需重点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以及配料表中的成分。除了常见的“白糖”,还要警惕葡萄糖浆、浓缩果汁、蜂蜜、麦芽糖等“隐形糖”,配料表中成分越靠前,说明该成分在食品中的含量越高。
2.选对日常饮品,拒绝“液态糖”。
日常饮水首选白开水,其无糖、无酸、无热量,能完美呵护牙齿与体重;无糖茶、黑咖啡也是健康替代选择。需特别警惕含糖饮料,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奶茶、乳酸菌饮料等,它们是导致儿童青少年龋齿和肥胖的首要元凶,应坚决说“不”。
3.调整饮食习惯,减少“糖伤害”。
相比一次性吃大量糖,频繁吃糖对牙齿的伤害更大,日常应尽量减少零食次数,保证正餐吃饱;用餐顺序也有讲究,先吃蔬菜和肉类,最后再吃米饭、甜点等碳水化合物,能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定保护,减少糖的直接侵蚀;此外,可用新鲜水果代替糖果、蛋糕等高糖零食,水果中的纤维有助于清洁牙齿,且饱腹感更强。
4.做好牙齿清洁,穿好“护牙衣”。
喝完含糖饮料或吃完甜食后,建议先用清水漱口,等待30-40分钟后再刷牙——因为此时牙釉质正被酸软化,立即刷牙反而会加剧磨损;日常刷牙需坚持使用含氟牙膏,氟化物能帮助牙釉质再矿化,增强牙齿抗酸能力,是预防蛀牙的“基石”;同时,每天要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彻底清除牙菌斑,避免细菌滋生引发牙病。
这些简单易操作的健康习惯,既是守护口腔健康的日常保障,更是筑牢全身健康的重要一环,让“口腔健康,全身健康”的爱牙日理念真正融入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彭雅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66/1530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