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2日讯(通讯员 彭璐 )近日,今年四十多岁的伍先生从永州来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门诊接受口腔癌根治手术后的复查,得知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后非常高兴地表示:身边的人都看不出他三个月前曾经接受过“令人恐惧”的口腔癌手术,现在和正常人看来没什么两样。
今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田皞主任团队成功完成了省内首例“早期舌癌扩大切除联合发际线切口腔镜下颈淋巴清扫术”。患者伍先生来自永州,年仅四十余岁,正值事业和家庭的关键阶段。确诊舌癌后,他最大的担忧不仅是肿瘤能否治愈,还在于手术可能带来的颈部大切口疤痕——这意味着外貌受损、社交受限,甚至会对未来生活产生长久的心理负担。
“手术不仅是治病,还要顾及患者的尊严和信心。”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科室团队在前期多学科讨论后,决定采用发际线切口,结合腔镜和悬吊系统,为伍先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保留美观的颈淋巴清扫手术方案。
发际线里的“巧思”
在传统颈部淋巴清扫手术中,往往需要在颈部划开一条“L形”或弧形切口,长达15至20厘米。手术虽然能彻底清除病灶,但留下的明显疤痕,常常让患者“抬不起头”,在社交、工作乃至心理上都蒙受压力。
这一次,手术团队选择将切口巧妙地“藏”在耳后发际线内,借助腔镜设备和悬吊系统进行操作。术后即便是短发,也几乎看不到手术痕迹。伍先生在复查时笑着说:“别人根本看不出来我做过手术,我也能像正常人一样面对大家。”
一个隐蔽的切口,不仅仅是外观的改善,更是一种对患者心理和社交信心的守护。医学之美,往往就藏在这种细节里。
技术突破:精准与美观的平衡
这台手术由头颈外二科喻建军、谌星医师团队主刀,团队利用腔镜及悬吊系统,在高清放大的视野下逐一分离颈部组织,精准清扫颈部淋巴结。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这种方式能更清晰地辨认颈部复杂的血管、神经走向,避免大范围切割造成的不必要损伤。
事实证明,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丝毫不逊于传统方式。术后病理显示,清扫的淋巴结数量符合肿瘤根治的标准,而患者颈部神经、血管和肌肉功能均得到最大程度保留。
“经查阅省内既往没有相关文献及新闻报道,这是省内首例早期口腔癌发际线切口腔镜下颈淋巴清扫术,它标志着我院在头颈肿瘤微创化、个性化治疗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口腔颌面肿瘤诊疗中心总监田皞教授介绍。
从治病到护人,“多走一步”彰显医学温度
手术顺利完成后,伍先生恢复良好,很快便能正常饮食和生活。在随访中,他反复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你们不仅救了我的命,还让我能体面地回到社会。”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医生的首要目标是“治好病”。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如何让患者“好看、好用、好生活”,逐渐成为新的追求。对此,湖南省肿瘤医院近年来积极推进“三化三保”诊疗理念,即微创化、内镜化、介入化,以及保功能、保舒适、保疗效。
“肿瘤治疗不仅要清除病灶,还要考虑患者未来的生活场景。我们要治病,更要护人。”田皞表示。
对于像伍先生这样正值壮年的患者而言,颈部无痕,不仅意味着身体康复,更是心理重建的重要保障。医学的温度,正体现在这种“多走一步”的努力里。
口腔癌是湖南的高发肿瘤之一,其中舌癌尤为常见。近年来,越来越多患者在手术后因颈部疤痕而陷入心理困境,甚至产生社交回避和抑郁情绪。湖南省肿瘤医院此次的探索,不仅是手术技术的一次突破,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
未来,医院将继续推动腔镜、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在保障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
来源:红网
作者:彭璐
编辑:甘伟萍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66/1530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