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9日讯(通讯员 谭思)“只是在沙发上睡了一晚,怎么就站不起来了?” 在长沙市第四医院骨科五病区的病房里,38岁的都市白领林先生(化名)疑惑不已。他怎么也想不到,一次普通的朋友小聚后的临时休息,差点让他四肢瘫痪。
林先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职员,加班是家常便饭。事发当晚,他和朋友聚餐后,在朋友家的沙发上临时凑合一晚。“当时太累了,头靠着沙发扶手,蜷缩着就睡着了,大概睡了六七个小时。”林先生回忆道。
早晨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手臂和腿都动不了,还伴有明显的麻木感,尝试多次起身都失败了。朋友见状急忙拨打120,将他送往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完善颈椎MRI检查后,林先生被诊断为颈椎管内血肿,血肿压迫脊髓导致四肢运动功能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肢瘫痪”。骨科五病区副主任罗平解释,林先生本身存在较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加上沙发质地较软,睡眠时头部姿势不当,颈椎处于过度屈曲状态,加重了对颈椎管内血管的压迫,最终引发血管破裂形成血肿。
幸好送医及时,医疗团队为林先生进行了急诊颈椎管减压血肿清除手术。手术顺利完成,脊髓压迫成功解除。术后,经过康复治疗,林先生的四肢功能逐渐恢复,目前已能正常行走和工作。
像林先生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后睡觉姿势不当引发脊髓损伤的年轻人持续增多。
为了让大众进一步关注脊髓健康,每年9月5日被认定为“国际脊髓损伤日”。罗平提醒,大部分脊髓损伤是可以通过科学预防避免的,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保护方法。
脊髓损伤有什么危害?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大脑和身体各个部位,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同时将身体各器官的感觉信息反馈给大脑,有“生命中枢的传输线”之称。
一旦脊髓受到损伤,这条“传输线”就会出现“故障”,轻则导致肢体麻木、无力,重则引发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姿势不当、意外摔倒、运动损伤等因素是导致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而在都市人群中,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睡眠姿势不良等习惯,都会逐渐损伤颈椎和腰椎,增加脊髓损伤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这样做,可以保护脊髓!
1. 保持脊柱中立,远离“姿势杀手”
办公姿势:长时间伏案工作时,保持颈椎中立位,电脑屏幕与视线平齐,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做颈椎米字操(慢动作)、扩胸运动,缓解颈肩肌肉紧张。
睡眠姿势:避免睡过软的沙发或床垫,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成人枕头高度建议8-12厘米),仰卧时可在膝盖下垫小枕头,侧卧时保持颈椎与脊柱在同一直线上,不蜷缩或过度扭曲身体。
低头习惯:看手机时将手机举到与视线平齐的高度,避免长期低头导致颈椎曲度变直。
2. 科学锻炼,增强脊髓“保护屏障”
定期进行颈肩腰背部肌肉锻炼,如游泳、跑步、羽毛球、平板支撑等,肌肉力量增强后,能更好地支撑脊柱,减少脊柱损伤的风险。
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如快速转头、弯腰搬重物等,运动前做好热身,防止因动作不当导致脊柱损伤。
3. 警惕意外,做好“风险防范”
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滑防摔,如在家中卫生间安装扶手、铺防滑垫,外出时穿防滑鞋,避免在湿滑的地面行走。
高危运动时:进行滑雪、骑行、篮球等高危险运动时,佩戴好护具(如头盔、护颈、护腰等),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4.定期检查,早干预基础疾病
有颈椎、腰椎疾病的人群,定期到医院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避免病情加重引发脊髓损伤。
来源:红网
作者:谭思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91/1526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