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5日讯(通讯员 张米桥)当孩子频繁打喷嚏、揉鼻子时,很多家长可能只当是“小毛病”;可当孩子开始咳嗽、喘息,被诊断为哮喘时,又常常感到措手不及。事实上,鼻和肺看似是两个部位,却共享着“同一条气道”,医学上称之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这也是为什么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更容易一步步发展成哮喘。
鼻与肺:共享的“呼吸通道”
我们的呼吸道从鼻子开始,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就像一条连贯的“管道系统”。这条管道的黏膜组织是连续的,黏膜下的免疫细胞、神经末梢也相互关联——鼻子是呼吸道的“第一道关口”,而肺部则是“终点站”。
当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进入鼻腔时,会引发过敏性鼻炎: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
但此时,炎症并非只停留在鼻子里,它会通过黏膜、血液或神经传导,“蔓延”到下呼吸道(气管、肺部),导致气管黏膜也出现炎症、收缩,埋下哮喘的隐患。
过敏性鼻炎为何会“升级”为哮喘?
对孩子来说,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呼吸道黏膜更脆弱,这种“上下联动”的炎症反应会更明显。具体来说,有三个关键原因:
炎症的“蔓延效应”:
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体内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这些物质不仅刺激鼻黏膜,还会随血液流向下呼吸道,引发气管、支气管的慢性炎症,让气道变得敏感,稍有刺激就容易收缩。
“鼻塞”的连锁反应:
鼻炎导致鼻塞时,孩子会不自觉地用嘴呼吸。未经鼻腔过滤、加温、加湿的冷空气、灰尘直接进入气管和肺部,会进一步刺激下呼吸道,加重炎症和敏感。
免疫失衡的持续存在:
过敏性疾病的核心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敏原)的“过度反应”。如果过敏性鼻炎没有得到规范控制,这种免疫失衡会长期存在,逐渐累及肺部,最终发展为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
如何打破“鼻炎→哮喘”的链条?
幸运的是,这种“升级”并非不可避免。及时干预过敏性鼻炎,能显著降低哮喘的发病风险:
尽早控制鼻炎症状: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鼻用激素喷雾等,减轻鼻黏膜炎症,切断炎症向下蔓延的路径。
避免接触过敏原:
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孩子对什么敏感,减少接触(如定期除螨、远离花粉、不养宠物等),从源头减少刺激。
改善呼吸习惯:
鼻塞严重时,可通过生理盐水洗鼻缓解症状,避免长期用嘴呼吸;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减少呼吸道刺激。
定期监测下呼吸道:
过敏性鼻炎孩子应定期检查肺功能,尤其是出现反复咳嗽(夜间或运动后明显)、喘息时,需及时排查哮喘风险。
保护“上气道”,守护“下呼吸道”,鼻与肺的“一家人”关系。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医生提醒,对待孩子的过敏性鼻炎,不能“头痛医头”。它不仅是鼻子的问题,更是整个呼吸道健康的“预警信号”。只有重视这条“连贯的气道”,尽早干预、规范管理,才能让孩子远离从鼻炎到哮喘的困扰,自由呼吸。
来源:红网
作者:张米桥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97/1525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