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或会遇到大便形态异常时候,例如黏液便,即粪便中含有较多的黏液,这些黏液或与粪便混合,或覆盖其表。部分人可能还伴有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症状。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主治医师张淑红表示,正常粪便内也会含微量黏液,与粪便混合均匀难以察觉。当黏液增多变得明显,则形成黏液便。黏液便的颜色和质地因病而异,单纯黏液透明稍稠,脓性黏液则黄白不透明。导致黏液便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饮食习惯不佳
长期食用油腻、辛辣或是不新鲜、已经变质的食物,都可能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进而促使黏液分泌量增加。如果婴儿出现黏液便,可能是因为长期食用不适合其体质的奶粉,或是进食过量所致。
肠道病原体感染
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肠道并破坏黏膜时,容易引发炎症,进而促使黏液分泌增多,形成黏液便。因此,建议注重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以防病原体感染。
肠道功能失调
肠道功能失调易导致肠道蠕动异常,使食物残渣滞留肠道,从而刺激黏膜分泌黏液。部分肠道肿瘤在生长时,会侵犯周边组织,导致肠道功能失调,损伤黏膜,引发黏液分泌。
炎症性肠病影响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会引发肠道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导致黏液分泌增加。这些疾病不仅严重损害肠道健康,还可能诱发诸如营养不良、贫血等多种并发症。
食物过敏反应
有的人对某些特定食物存在过敏反应,摄入后可能触发肠胃系统的不良反应。这种过敏反应不仅会导致肠胃不适,还可能促使肠道黏液分泌增多,进而引发黏液便的出现,影响个体的消化系统健康。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部分患者在排出黏液便时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若黏液便由急性痢疾引发,还可能并发关节、泌尿系统炎症,甚至导致全身中毒。结直肠息肉导致的黏液便则有癌变风险。因此,持续出现黏液便并伴有胃肠肛肠不适时,请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通讯员 卿佩星)
来源:红网
作者:卿佩星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5/54/1461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