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长沙市雨花区的张莲花(化名),近半年来一直被一个奇怪的现象所困扰:每当夜深人静,她的右耳中便会传来与心跳同步的“咚咚”声,严重影响了她的睡眠与日常生活。尽管张女士四处求医,尝试了多种自我调节方法和药物治疗,但始终未能找到解决之道。直到她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及耳鸣专科门诊,才被确诊为“血管源性搏动性耳鸣”,并通过专业的手术治疗重获宁静。
夜深人静,耳朵里却传来“心跳声”
据47岁的张莲花介绍,半年前她就出现了这种奇怪的症状:每当准备入睡时,右耳中却会传来与心跳一致的“咚咚”声,如同火车车轮的声音,吵得她无法入睡,但感觉头右偏时有所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声音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发响亮,成为张女士生活中的一大困扰。在历经半年的求医无果后,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及耳鸣专科门诊寻求帮助。接诊的龚巍主治医师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最终为张莲花揭开了谜底——她所患的是“血管源性搏动性耳鸣”。
专家揭秘,搏动性耳鸣真面目
龚巍解释,搏动性耳鸣是一种由头颈部器官、心血管或其他结构异常所产生的声音,通过骨结构、血管或血流传送至内耳,使患者感受到与心跳一致的节律性声音。这种耳鸣分为血管源性和非血管源性两种。血管源性搏动性耳鸣主要由血管结构异常或血流加速导致血流紊乱所产生;而非血管源性搏动性耳鸣则可能由腭帆、鼓膜张肌、镫骨肌等肌肉的阵挛、咽鼓管异常开放、颞颌关节病等因素引起。张莲花的高分辨率CT扫描提示了其可能病因:她右耳的乙状窦存在憩室,突入右侧乳突气房,而这可能是她搏动性耳鸣的“罪魁祸首”。
精准治疗,张女士重获宁静
针对张莲花的病情,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首席专家冯永教授带领耳科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检查与评估,结合患者影像学结果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考虑患者右侧乙状窦憩室所致搏动性耳鸣诊断可能性极大,并建议其进行乙状窦还纳手术。这种微创手术通过精细的操作,将膨出的乙状窦部分重新还纳回原位,从而消除搏动声。
手术现场。
在冯永教授的带领下,耳科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结合术前影像资料,术中准确定位憩室位置,通过切除相邻乳突气房,充分暴露憩室内乙状窦,并通过自体筋膜成功回纳憩室,最后修复缺损骨壁,成功为张莲花实施了乙状窦还纳手术。术后,张莲花恢复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评估,右侧乙状窦憩室部分已完全回纳,搏动性耳鸣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她感慨地说:“现在我终于能安心入睡了,感谢医生们让我重获宁静。”
搏动性耳鸣是一种与心跳同步的耳鸣症状,通常与颅内或头颈部的血管问题有关。乙状窦憩室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对于搏动性耳鸣患者而言,及时就医并通过高分辨率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明确病因至关重要。一旦确诊为乙状窦憩室等病因,可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如乙状窦还纳术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通讯员 龚巍 高琳)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龚巍 高琳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5/59/1463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