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又称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胆囊是胆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人的体表投影位于:右侧锁骨中线跟右肋弓连线交界处。 胆囊呈长梨形,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四部分。胆囊位于肝脏下面的胆囊窝内,在空间位置上与结肠右曲和十二指肠上曲相邻。
胆管系统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胆总管、胰腺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乳头。
胆汁由肝脏生成,通过胆管系统进入胆囊储存,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收缩并将胆汁通过胆管系统释放入小肠,帮助消化脂肪。
胆管系统中任意部位的结石,均称为胆石症。
胆石症的分类
胆石症根据胆石的位置分为: 肝内胆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胆囊结石、 胆囊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
胆石成份分类:根据胆石的成分不同,将其分为3类:
胆固醇结石:以胆固醇成分为主(60%以上);
胆色素结石:以胆色素成分为主;
混合型结石:含胆固醇、胆色素、钙质等多种成分。
结石在X线下是否显影主要跟结石中钙含量有关,如钙盐含量较多,则显影,胆固醇结石中含钙盐较少,多不显影。
也有学者通过结合结石化学成分、电镜等多个维度,对胆结石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 主要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 碳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硬脂酸钙结石、蛋白类结石、胱氨酸结石,以及几种混合类型的结石。 这些不同类型的结石微观结构差异十分明显。
更为细致的分类,有助于更好的总结与推断胆结石的发病原因, 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及采取更好的预防措施,减少胆结石治疗后再复发。
形成因素
胆结石的形成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
胆固醇/胆盐比例失调。当胆汁中胆固醇过多且胆汁盐含量不足时,胆固醇会结石。
胆囊收缩频率与排空异常。胆囊收缩的频率和程度,胆囊排空不全和不频繁可能会导致胆汁过度浓缩并有助于胆结石的形成。
胆汁中蛋白异常。肝脏和胆汁中蛋白质的存在,它们可以促进或抑制胆固醇结晶成胆结石。
身体激素异常等。激素水平的增加也会增加结石发病概率。例如雌激素,会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水平,并降低胆囊运动性,导致胆结石形成。
主要表现
胆石症的主要表现包括:胆绞痛、恶心呕吐、寒战发热、黄疸、以及消化不良,其中约80%患者从不出现症状。
腹部右上角出现绞痛伴恶心、呕吐, 是胆结石发作最典型的症状, 疼痛可持续30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也可能会在肩blade骨之间或右肩下方出现相应的疼痛,还可能出现右肩背部放射痛。
诊断依据
胆结石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B超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
超声波检查:这是诊断胆结石最常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无创、安全且高度准确的检测方法,能够识别结石的存在及其大小和位置。
CT扫描或MRI:当超声波结果不明确或怀疑并发症时,可能会用到这些更高级的成像技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适用于需要同时进行治疗操作的情况,例如取出胆管内的结石。
每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治疗方法
根据胆石的位置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法:对于轻症患者,使用药物溶解胆石。
药物治疗。适用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胆石患者。通常使用溶石药物如熊去氧胆酸,以帮助溶解胆固醇结石。疗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 对于不愿意或无法手术的患者,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非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利用冲击波将胆石击碎,使其能够通过胆道排出体外。适用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通过内窥镜技术取出胆管中的结石,适用于胆管结石且无胆囊炎的患者。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开放或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胆道探查等术式。机器人也被用作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肝切除术。
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腹腔镜切除胆囊,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患者。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严重炎症、胆囊穿孔或腹腔镜手术禁忌的患者。创伤较大,但在某些复杂情况下仍然是必要的。机器人解剖性肝切除:适用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肝切除术。
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等,也是胆石症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鼓励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规律的体力活动,预防胆石的形成。
此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团队还创新性的设计研发了一种体感手术床, 基于Leap Motion的体感手术床, 用于探究无创的“体位调节排石法”, 通过反复调整改变患者体位,来改变某些嵌顿不紧密的结石位置, 从而恢复胆道通畅,缓解胆结石症状。(通讯员 李灿 熊力)
来源:红网
作者:李灿、熊力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6/52/1471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