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雨水养生,健脾祛湿是关键!
2025-02-18 16:00:22 字号:

雨水养生,健脾祛湿是关键!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天气进一步转暖,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着阳气生发而继续上升。

谷医堂中医专家、一级主任医师谷井文建议大家,在春季,肝脏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导致脾胃受损,且“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此时,倒春寒时常会不请自来,雨水的降临导致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化大,湿邪易困扰脾胃。因此,调养应当首先调养脾胃。

一、起居养生

春天是风气主令,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因此,在起居上,我们要注意适时添减衣服,既防寒又防风。老年人与儿童抵抗力较低,易因天气出现变化而生病,若条件许可,可在天晴时到室外晒太阳,舒缓肢体,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可预防冬末春初一些易发病的感染。雨水时节宜“春捂”,时刻警惕倒春寒,房事活动要适度,居室环境需整洁。

二、饮食养生

雨水时节,天气开始变暖,但春雨绵绵,空气湿润,寒湿最易侵犯脾脏,雨水节气养生重在养护脾胃。春天调养肝脏,既要疏肝理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因此,在春季里除了重视对肝脏的保养外,还应该注意对脾胃的调养,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此外,雨水时节气候转暖,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和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雨水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适当多吃鲫鱼、胡萝卜、山药、大枣、小米等健脾养胃之食物。忌辛辣、油腻食物,少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三、经络养生

按五行学说,春始属木,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健康的重要因素。春与五脏肝相应,因此雨水经络养生的核心是保持肝、肾、脾三经脏腑、经络的气血、津液运行的通畅。中医学认为肝木易克脾土,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常用穴位:关元、太冲、大椎、血海、中脘。

四、运动养生

雨水节气雨水多,湿气重,容易犯困,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发生除了由温度变化而引起,其实也还与人们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就会产生困乏感。运动可使人的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令人神清气爽。但雨水节气仍是早春季节,天气还比较寒冷,所以不适宜做太剧烈的运动,忌突然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前最好活动活动关节,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适宜做有氧运动,不适宜做无氧运动。

雨水节气的运动仍以伸展运动为主,此时宜在晨光下进行慢跑、散步,以及做播体操、八段锦等,可加大运动量,以微汗出为宜,以利于气血从体内向皮肤及四肢运行,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常用功法为二十四节气导引术——昂头望月式。(通讯员 何翼)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周曼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