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化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魂和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党建引领、文化铸魂”为主基调,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建设有温度的人文湘雅。
以文铸魂 践行湘雅精神
1923年10月的《湘雅》杂志有这样一条记载:“医院之设社会服务部,为世界之新发明。贫病者予以免费,残废者教以手工,无家可归者代为谋生,入院时慰之以温言,住院时代访其家属,出院时探问其痊状,此社会服务部之所由设。”建院之初,医院外科医生颜福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首任校长)的夫人曹秀英女士就在医院设立了社会服务部,体现了“仁术为民,服务社会”的人本思想和高尚情操,彰显了湘雅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代代湘雅人赓续湘雅精神血脉,着力推动湘雅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练形成了新时代湘雅文化价值理念,即“为医学立言、为健康立功、为生命立德”的使命,“至善至新、至严至合”的核心价值观,“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的愿景,“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院训,“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风。医院将新时代湘雅文化价值理念贯穿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融入医务人员的具体实践。
培养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高度统一的医者,是湘雅医院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医院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通过全课堂课程思政、全过程职业精神教育和全方位文化育人,培养有温度的医生。近期,几位90岁高龄的老教授为医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课程。在“我与老师的老师面对面”大思政课中,他们讲述自己的从医心得,让湘雅精神在医学生中传承弘扬。
医学大家的事迹汇聚成“湘雅人物影像志”专栏,在“百年湘雅”微信公众号推出,成为推动湘雅文化传承的重要实践。医院大力宣传“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中国好人”“最美医生”等先进典型,以身边榜样传递人文力量,影响更多湘雅人弘扬崇高的职业精神。
近年来,医院还打造了湘雅历史名人纪念铜像、湘雅红楼历史文化长廊等一批物质文化名片,出版了一批湘雅文化传承丛书,营造了人文氛围浓厚的医院环境,通过思想催化、价值内化与行为转化,为建设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医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文惠民 提升就医体验
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是人文湘雅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则,持续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打通院内就医流程的堵点难点,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智慧化、舒适化、人性化水平,打造安全、规范、优质、便捷的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以前住院要先到病房登记,几经折腾才能住院,现在可以直接扫码预约和结算,麻烦少了、方便多了。”很多就诊群众表示,湘雅医院的服务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了。
近年来,湘雅医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和服务流程,在全省创新床旁结算模式,推行移动端一站式服务。
原本从门诊开住院证,到病房预约床位,再到窗口办理住院交费、登记医保和结算,再到医保患者办理入出院,需要跑4个部门、11个流程。现在,办理入院时长从平均20分钟减少到最快2分钟、办理出院时长从平均108分钟减少到最快3分钟,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院设置院前准备中心,开展床位预约、入院评估、健康宣教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创新床旁结算模式,实现了患者手机端办理入院手续后直接到病房入科,手机端办理出院结算手续后直接离院。
湘雅医院的移动端一站式服务,不仅仅是对就医流程的简化,更是对服务理念的重塑。数据显示,目前,50%的住院患者通过手机完成入院,60%通过手机完成出院结算,满意度持续提升。
重大、罕见、疑难疾病确诊难、治疗难、花费高,一直都是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痛点问题。近年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积极推行多学科诊疗(MDT),为众多重大、罕见、疑难疾病患者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反复挂号、诊疗时间长、诊疗花费大等难题,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湘雅医院建立了疑难病会诊智库专家团,组建65个门诊MDT,86个联合门诊,形成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一站式服务、多学科协作、个性化诊疗的“定期、定址、定成员”的服务模式,破解了专科、亚专科诊疗的局限性。目前,门诊MDT汇聚了374名会诊专家,其中包含主任医师164名(湘雅名医6名)、副主任医师167名,高级职称占比90%以上。
医院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牵头成立了MDT诊治联盟,帮扶支持医联体合作单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以文暖心 强化人文关怀
湘雅医院广泛开展社工和志愿服务,一群“红马甲”志愿者活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信息咨询、资源链接等服务。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扩大了志愿者的队伍,制度管理+内容创新增强了志愿服务的活力,志愿服务精神引领着湘雅新风尚,让人文关怀温暖病友。
从建院之初的“社会服务部”发展到现在,医院院内外注册志愿者已发展至3700余名,志愿服务项目16个,活跃志愿服务队36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19.3万小时。“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湘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音乐、手工、曼陀罗心灵成长小组等活动的举办,有效纾解了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爱心义剪志愿者每月定期前往医院各病区或病床旁,为有理发需求的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心愿清单患儿关爱活动将住院患儿期盼的“微心愿”礼物送到他们手中,鼓励孩子们好好接受治疗,争取早日康复,重返校园;离退休医护人员还组成“银龄志愿者服务队”,以专业素养更好地为病友服务……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患者就医越来越方便。但同时,数字鸿沟也困扰着老年人。医院不断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提供老年友善服务,构建全方位老年患者关怀服务体系,让老年患者有了“医靠”。
志愿者们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轮椅、担架等辅助工具,主动安排老年人在座椅上候诊,主动询问他们的感受,并予以安慰;医院各区域的智能设备旁均配备工作人员,协助老年人使用;医院还常态化开展门急诊引导、老年患者就医陪伴等志愿服务项目。
无人文不医疗,人文是医学的魂和根。守好魂与根,我们方能成就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有了魂与根,百年湘雅这片医学沃土,才会不断结出硕果。人文湘雅建设始终心系患者,让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更温暖。
(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书记 张欣)
来源:红网
作者:张欣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6/69/1472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