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漫长历史中,乙肝一直是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它就像一个潜伏在身体里的“间谍”,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肝脏的健康。不过,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如今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有力的“武器”——干扰素,它为乙肝临床治愈带来了新的曙光。
李康(化名)是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的一位慢性乙肝患者,患病多年来一直服用核苷(酸)类似物,但病情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乙肝病毒载量居高不下,肝功能也时有异常。后来,在感染科肝病中心一病区主任刘长明的建议下,李康开始接受干扰素治疗。经过48周的规范治疗,奇迹出现了。李康的乙肝表面抗原成功转阴,乙肝病毒载量也检测不到了,肝功能恢复正常。如今,李康已经停药多年,病情一直保持稳定,他重新找回了健康和生活的信心。
过去,乙肝治疗主要依赖于核苷(酸)类似物。这类药物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和损伤。然而,核苷(酸)类似物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一旦停药,病毒很容易反弹,导致病情复发。同时,长期服药可能会产生耐药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现在,乙肝治疗主要选择干扰素。干扰素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它可模拟人体自身产生的干扰素,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阻止病毒在肝脏细胞内的繁殖和扩散。它像一个“病毒狙击手”,精准地打击乙肝病毒,降低病毒载量。同时,它还像一个“免疫指挥官”,调动免疫系统的“千军万马”,共同对抗乙肝病毒。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对乙肝病毒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虽然干扰素为乙肝临床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并不是所有乙肝患者都适合使用干扰素治疗。在决定是否使用干扰素治疗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肝脏超声等检查,以确定是否符合治疗指征。同时,干扰素治疗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脱发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治疗初期较为明显,但随着治疗的进行,大多数患者可以逐渐耐受。在治疗过程中,应与医生充分讨论,评估自身适应性和潜在的副作用,同时密切配合医生治疗,定期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虽然干扰素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但只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就有可能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乙肝患者能够在干扰素的帮助下,摆脱乙肝的困扰,重获健康的生活(通讯员 陈敏桢 龙雨佳)
来源:红网
作者:陈敏桢 龙雨佳
编辑:杨胜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6/69/1472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