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联合营养科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聚焦痛风防治”科普讲座及义诊。
活动现场。
长沙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文锐表示,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
痛风:吃出来的富贵病?
第一堂科普讲座中,长沙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孙艳表示,痛风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称为“吃出来的富贵病”,这主要基于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的紧密关联。她指出,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等部位沉淀,进而引发剧烈的关节疼痛。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尿酸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就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可能引发痛风。
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警惕高嘌呤食物过量摄入。像牛肉、羊肉等红肉,贝类、沙丁鱼等部分海鲜,因富含嘌呤,过量食用会促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多。同时,动物内脏如肝、肾等也属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应严格规避。
此外,酒精类饮品,尤其是啤酒,不仅抑制尿酸正常排泄,且啤酒中的酵母成分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必须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量。
痛风不只是关节痛!
第二堂讲座中,长沙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邓洪用“盐罐子”做比喻:当血液里的尿酸像盐粒一样堆积在关节,就会形成“小石头”引发剧痛。因此,痛风有“疼痛之冠”之称。更关键的是,长期高尿酸会像蛀虫一样啃噬肾脏,很多患者直到尿毒症才后悔莫及。
活动现场,35岁的张羽现身说法。他曾是烧烤摊的常客,烤肉配啤酒是他的“标配”,长期高嘌呤饮食让痛风早早缠上了他。起初,他只在痛风发作时吃止痛药、忌口几天,症状缓解后便继续放纵,直到某天关节疼痛从脚趾蔓延到膝盖、手腕,严重时连翻身都困难,尿液泛起细密泡沫、腰酸乏力,他才不得不去医院检查。CT影像显示,他的双肾布满芝麻大小的尿酸结石,血尿酸值高达780μmol/L,肌酐值超正常值两倍多,医生严厉警告:“高尿酸血症不仅让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形成痛风石,更会堵塞肾小管、侵蚀肾单位,导致慢性肾衰竭。你这种情况再晚半年就要透析了”。
多管齐下防痛风,年轻群体别放松
邓洪表示,张羽的经历并非个例,如今痛风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这与现代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除了高嘌呤饮食,缺乏运动、熬夜、压力大等因素也都在推波助澜。因此,邓洪强调,人们预防痛风需从多方面着手:
饮食上,要减少高嘌呤食物如红肉、部分海鲜及动物内脏的摄入,严格限制酒精,尤其是啤酒;增加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的摄取,控制糖分摄入。
生活习惯上,要保证充足饮水促进尿酸排泄,坚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学会缓解压力,同时定期检查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早发现、早干预。
义诊环节,专家团队现场为群众提供免费问诊、尿酸快速检测等服务,耐心解答痛风急性发作处理、药物治疗及并发症预防等问题,并给出个性化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建议。(通讯员 雷容 秦璐)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雷容 秦璐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8/65/1489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