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一碗滚烫的米粉,喝一杯沸腾的芝麻豆子茶,是不少长沙伢子妹子刻在DNA里的饮食习惯。但您可知道,这一口‘烫’出来的美味,可能正在悄悄侵蚀口腔健康?”长沙市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田欢提醒:长期食用过烫食物会反复灼伤口腔黏膜,增加癌变风险。
口腔癌作为全球范围内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口腔癌每年新增约40万病例。更令人揪心的是,我国口腔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52.1%。口腔癌恶性病变早期治疗效果很好,但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世界卫生组织预警:未来几十年世界范围内口腔癌发病率会有所增加。
这些危险因素要当心?
口腔癌是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目前有以下几个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嚼槟榔、口腔局部不良刺激、病毒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激素及免疫水平的变化。
早期识别预警信号
1、口腔内有超过2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
2、口腔内黏膜颜色改变(白斑、红斑等)
3、口腔与颈部不明原因肿胀和淋巴结肿大
4、口腔内有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
5、口腔内或附近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
6、咀嚼或者吞咽困难
预防口腔癌三步走
1、远离危险因素,守护口腔健康
首先要切断“危险信号源”。槟榔、烟酒作为口腔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对口腔黏膜产生长期刺激会破坏口腔黏膜屏障,让毒素长驱直入。而长期摄入过烫的食物不仅烫伤口腔黏膜,甚至对食道黏膜同样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反复刺激可能诱发口腔癌甚至是食道癌(食道癌又称食管癌)等消化道疾病。
而改变习惯其实很简单:可以尝试用无糖薄荷糖或者口香糖替代槟榔咀嚼,以温茶替代烈酒等,每一次习惯的改变和克制都是在为口腔健康加码。
2、定期自检+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尽早干预
每天刷牙后花1分钟做个对镜自检:观察口腔黏膜是否呈现均匀的粉红色,用舌尖轻触牙龈和颊侧,感受是否有粗糙突起或异常硬块;尤其要注意是否存在两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或是牙齿折断后的尖锐牙体组织容易刮伤口腔软组织。若发现上述任何异常,建议尽快到口腔专科就诊,早期发现问题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龋齿、牙周病等问题,防患于未然。
3、好心态+规律作息,提升自我免疫力
长期焦虑和熬夜会大大削弱口腔的“防御工事”:压力过高会抑制免疫功能,让癌细胞有机可乘;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营养与饮食结构都是口腔癌的可能危险因素。因此每日保持充足作息,保持身心愉悦,心态平和。饮食上多吃新鲜瓜果蔬菜、优质蛋白等,从而增强全身抵抗力。定期散步、培养兴趣爱好,让好心情成为天然“抗癌药”。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防癌疫苗。
为提高口腔黏膜疾病高危人群意识,有效降低口腔黏膜高危人群患病风险和恶性病变的死亡率。长沙市口腔医院启动“天心区口腔黏膜疾病筛查与干预项目”,选派医生驻点在天心区15个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免费口腔黏膜检查,并开通早诊早治绿色通道,优先接诊可疑病例。同时医院开设口腔颌面部肿瘤外科门诊,专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田欢医生特别提醒:在临床中,很多患者存在“偶尔吃没关系”的侥幸心理。事实上,口腔癌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预防胜于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专业检查,是防控口腔癌的关键。(通讯员 龙雨晴)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龙雨晴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8/65/1489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