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元素与甲状腺健康密不可分。今天,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专家为大家解读如何科学补碘,既预防碘缺乏病又避免盲目补碘带来的风险。
一、碘与甲状腺:生命动力的“隐形开关”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3、T4)负责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核心原料”,人体每日需摄入约150微克碘(孕妇需250微克)才能满足需求。
一旦缺碘,甲状腺会“代偿性增生”,形成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严重缺碘还会导致胎儿智力低下(克汀病)、成人代谢紊乱等问题。但补碘并非“越多越好”,过量碘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甲减)或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二、科学补碘: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方案
1. 健康人群
我国曾是碘缺乏病高发国家,通过推广加碘盐,碘缺乏病已基本消除。
建议普通人选择碘盐(每克盐约含20-30微克碘),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含碘100-150微克),辅以适量海带、紫菜、鱼类等含碘食物即可满足需求。
2. 甲状腺疾病患者需区别对待
- 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需严格限制碘摄入,避免食用碘盐、海产品,防止病情加重。
- 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需根据病因调整。若是缺碘性甲减(如地方性甲状腺肿),需补碘;若是桥本甲状腺炎导致的甲减,则需低碘饮食。
- 甲状腺结节患者:不必“谈碘色变”!研究表明,碘摄入与结节良恶性无关。若无甲亢,可正常食用碘盐,但需避免长期大量摄入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 甲状腺术后或碘-131治疗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碘摄入,避免干扰治疗或复查结果。
3. 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儿童
孕期和哺乳期是碘需求的高峰期,缺碘可能影响胎儿神经发育。建议孕妇选择碘盐,每周补充1-2次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鱼、贝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含碘补充剂。
三、补碘误区,您中招了吗?
误区1:“无碘盐更健康”
除甲亢等特殊人群外,健康人盲目选择无碘盐可能增加碘缺乏风险。
误区2:“吃海盐能补碘”
海盐、湖盐等天然盐的碘含量极低,无法替代加碘盐。
误区3:“海带补碘越多越好”
100克干海带平均含碘2000-5000微克,部分高碘海带含碘高达80+万微克,远超每日需求(普通需求150微克/天)和耐受量(成人碘耐受上限为1100微克/天),长期大量食用可能诱发甲状腺疾病。
四、普通人群科学补碘三步走
1. 选对盐:家庭烹饪首选加碘盐,购买时认准包装“碘盐”标识。
2. 控总量:每日盐摄入≤5克,避免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
3. 巧搭配:每周1-2次海鱼、贝类(如带鱼、扇贝),避免长期食用海带、紫菜等超高碘食物。
五、定期检查,让甲状腺更安全
建议高危人群(如甲状腺疾病患者、孕妇),遵医嘱检查甲状腺功能(TSH、FT3、FT4)和甲状腺超声。若出现颈部肿大、心慌、怕热、乏力、体重下降或怕冷、肢体浮肿、体重快速增加等症状,及时就医。
碘是甲状腺健康的“双刃剑”,科学补碘需要因人而异、精准把控。内分泌科医生在此呼吁大家: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合理膳食和规范用盐,守护甲状腺健康,为生命注入“碘”滴活力。(通讯员 陈丽)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陈丽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9/50/1496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