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0.1毫米的血管里穿行,于监护仪跳动的悬崖边托举生命。这些手,把深夜ICU的寂静揉碎成抚慰的暖流,将急诊室的疾风骤雨化作平稳的呼吸韵律。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红网时刻新闻《“手”护生命场》系列报道,带您凝视静脉穿刺针尖的精准弧线,聆听手术台上器械传递的生命乐章,解析那些被淬炼成本能反应的职业基因——当教科书上的操作规范遇见掌心的温度,便成就了“三分治疗”背后,那七分带着人性热度的守护。
致敬提灯者,愿每一次托举生命的光芒都被看见,每一次通宵辛劳的付出都被珍视。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胜男 通讯员 彭甜 长沙报道
打字速度100字符以上/分钟,在调度员群体名列前茅;对主诉关键词反应迅速,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进行自救互救;被称为长沙“活地图”,将“六区一县”地址牢记于心……她是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调度员——龚含。
气道异物梗阻是院前常见急症呼救病因,龚含总是能第一时间判断识别,运用扎实专业知识,为患者生命赢得更多可能。老人因吞咽功能衰退易发生异物卡喉危险,一次,龚含接到病人家属呼救,称“家中有一患有老年痴呆、常年卧床的患者,吃淮山后卡住了、面色发乌”。龚含立马通过电话指导家属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老人吐出异物,及时脱离生命危险,家属在电话中连连道谢。
望城区、长沙县陆续并网,龚含认真熟记地理位置,及时拓展更新她牢记于心的“长沙地图”。有次她接到一通求救电话,“在樟皮塘有人‘绊哒’”。电话那头传来老人“哎呦声”。呼救人说着一口方言,周围环境嘈杂,老人听力也不太好,龚含迅速反应,凭借对她来说熟悉的“樟皮塘”三个字,一步步耐心地与对方确认出具体位置——跳马镇石燕湖村樟皮塘组,在1分钟内迅速调派救护车出发,最后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从婴儿的呛奶急救到耄耋老人的异物卡喉,从模糊的方言呼救到精准定位的乡间小路,龚含用刻在脑海里的地图在生死时速中架起生命通道。当电话铃声响起,她不仅是手握城市急救脉搏的“活地图”,更是用专业守护生命的“护航者”。“跑赢时间,守护生命”,这是龚含坚守调度台十年的信念,也是她对星城百姓最温暖的承诺。
来源:红网
作者:杨胜男 彭甜
编辑:周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9/56/1494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