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9日讯(记者 戴丹 杨胜男 通讯员 吴昊 袁哲军)“在家门口卫生院检查,三医院专家马上诊断,看病太方便啦!”村民的话语,是永州医共体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
5月9日,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和胜在“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现场答记者问。
近年来,永州市11个县市区共建设医共体13个,创新构建“三级联动强基层、五大中心促共享”的立体化改革框架,“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初步形成。5月9日,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和胜在“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中介绍,永州市通过“资源下沉+医保改革”双轮驱动,创新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体系,有效破解基层医疗资源薄弱、服务效率低下等难题,初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资源立体化下沉 构建高效服务网络
市级层面,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选派326名专家驻点帮扶,建成21个名医工作室,疑难病例救治率提升至91.2%;县级层面,181名中级以上医务人员长期驻守乡镇卫生院。同时,创新“包村医师+健康管家”服务模式,1276支“全科+专科”家庭医生团队每月进村开展诊疗、慢病随访及中医服务。
依托市、县两级医共体,年处理病理标本6.9万例,完成远程诊断16.6万例。47个乡镇急救站点与9个县级120指挥中心打通,院前急救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86.45%,基层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撬动“治病”变“防病”
永州市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核心抓手,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医保基金杠杆作用初步显现。
2024年,永州市实施“总额付费、结余留用”政策,将医保基金整体打包给医共体,逐步实现从“治病”转向“防病”。
针对医保基金使用问题,一方面,通过智能监控与考核机制确保基金高效使用。另一方面,医保基金与县域就诊率、基层首诊率等指标挂钩,引导医共体通过规范诊疗、降低转诊率实现结余留用。
针对用药难问题,永州市推动9种慢性病药品下沉基层,慢性病用药可及性提升10.5%;基层开具的检查单可由牵头医院直接执行,实现“一单通行”。智能监控系统则通过大数据预警过度医疗,兼顾基金安全与患者权益。
魏和胜表示,2025年,永州市零陵区、宁远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县5个县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签订协议,全面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通过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更经济的健康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杨胜男 通讯员 吴昊 袁哲军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9/91/1494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