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世界精神卫生日:让孕产妇“心”有所依
2025-10-10 14:23:58 字号:

世界精神卫生日:让孕产妇“心”有所依

郭女士面容憔悴、眼神凌乱,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整日以泪洗面,给孩子喂奶也觉得痛苦。

“谁和我说话都烦躁,对很多东西提不起兴趣,觉得家人不关心自己,只关心孩子。”“虽然没有带孩子睡觉,但整晚整晚睡不好。”“有时候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谁也不敢说”……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心理卫生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张丽的引导下,郭女士一股脑吐出了心中的苦楚。

陪同一旁的丈夫听着有些震惊:“一开始,我认为这只是产后身体虚弱、累着了,甚至还觉得她有点‘矫情’,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没想到对她来说竟然是这么严重的煎熬,还好来看了心理医生,找到了病根所在。”

最终,郭女士被确诊为产后抑郁。张丽医生对郭女士进行了六次的心理治疗,并建议家人一起分担育儿的压力。“经过系统的治疗,在家人的积极努力配合下,郭女士的状况得到了比较大的缓解。”张丽说。

今天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我们亟需关注这个影响千万家庭却长期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孕产妇心理健康,让孕产妇“心”有所依。

不只是“心情不好”认识孕产妇抑郁的真实面貌

孕产妇抑郁它并非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心理疾病。谈及孕产期抑郁的症状,张丽表示,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总高兴不起来,以前感兴趣的事也不想做了,躯体上表现为精力不好,睡眠、食欲都不好。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在认知层面,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同时伴随有无助感等。“就像郭女士,她对以往喜欢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同时变得易怒、失眠,而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为何孕产期会成为抑郁症的高发阶段?

“首先是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 张丽解释道,“孕产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大幅波动,进而导致情绪的波动,情绪的波动同样会推动激素水平的变化。其次,身体的变化和角色的转变也给孕产妇带来了巨大压力。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的身体不适,以及从女性到母亲这一角色的突然转变,都让她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此外,家庭和社会压力也是重要因素。如果家庭关系紧张,缺乏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再加上经济压力等,都容易使孕产妇陷入抑郁情绪中。”

如何区分孕产期抑郁和普通的心情不好?“如果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上述的状态中,持续两周以上,就要非常重视了。”张丽提醒。

预防与干预:全方位守护孕产妇心理健康

从个人预防角度来说,孕产妇可以通过孕妇学校、权威科普平台系统学习孕产期生理心理变化规律,避免因知识盲区产生焦虑,同时主动学习一些自我关怀、情绪管理、沟通表达、排解压力的技巧。研究显示,适度规律运动也可使抑郁风险降低。

“就拿郭女士的例子来说,经过门诊治疗,我发现她个性比较压抑,遇到困难常常会憋在心里。有时候明明是需要关心,表达出来却是指责。我们帮助她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让她学会把内心的需求真诚地表达出来,让家人看见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支持,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这也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另一方面,产后的妈妈要适当地给自己单独的心理与物理空间,做一些喜欢的事来放松自己。”张丽说。

家庭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伴侣的角色需要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家庭育儿中,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家庭事务明确分工,避免过度干预;尊重长辈意见,但坚持必要的核心原则。

而从孕产期保健医务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角度,则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供精细化的全过程孕产服务,加强对孕产妇家人特别是伴侣的教育和指导。

来到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一场孕产期心理保健线上讲座正在进行。“在我们的孕妇学校,这样的科普讲座,每个月都有一到两堂。孕妇学校通过指导孕妇和家人进行自我关怀、情绪管理、睡眠管理、心身减压,做好围产期心理保健,可以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张丽说。除了心理保健的知识外,孕妇学校知识内容丰富,涵盖孕产期全流程知识科普,进行的育儿知识教育,也帮助新手父母在身份切换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效预防和减轻孕产妇的焦虑。

而对于已经发生的抑郁,及时筛查和干预至关重要。

为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从2022年开始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建立了“线上小程序普筛、心理健康促进宣教、产科初级心理保健、精神心理专家干预、专家督导”为五环的一体化、系统连续服务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闭环,进一步织密了院内孕产妇抑郁综合防治体系。同时,学科受国家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委托,进行了《孕产期抑郁症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课题研究,为行业开展孕产妇抑郁防治工作提供策略和政策建议。

政府部门的协调联动,也正构建起全社会的合力。2023年4月,长沙市制定孕产妇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孕产妇心理健康三级服务网络,加强与妇联、民政、社会心理救助机构协作,共同做好孕产妇心理健康服务,同时建立孕产妇心理健康转诊会诊机制,畅通会诊转诊绿色通道。

“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是下一代健康的起点。孕产期抑郁症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个人积极调适、家庭悉心陪伴、社会提供支持。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多方协作并结合人工智能扩大服务可及性可显著降低疾病危害,守护母婴心理健康。”张丽说。

来源:红网

作者:余杨

编辑:甘伟萍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