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5日讯(通讯员 谭乐)“腰痛翻不了身,网上一查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吃了药反倒更痛!”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天心院区脊柱外科病房内,张阿姨的吐槽说出了不少腰痛患者的误区——不是所有腰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两周前,张阿姨做家务时突然腰痛,对照网上症状自行断定是“腰椎间盘突出”,赶紧买止痛药吃。可疼痛不但没缓解,连睡觉翻身都成了难题。到医院时,她只带了写有“腰椎轻微突出”的影像报告,以为要立刻安排治疗。接诊的林升元医生结合她的腰痛诱因、查体情况,最终诊断是急性腰扭伤引发的肌肉源性腰痛,没开药,只让她休息、做理疗和简单腰背肌锻炼,一周后症状就明显好转。
林升元解释,80%的人一生中会遇到腰痛,像张阿姨这样因误判耽误恢复的情况很常见。下面这6个知识点,帮你分清腰痛诊疗误区,少走弯路:
知识点一:腰痛≠腰椎间盘突出
急性腰痛多为肌肉问题,休息、理疗后常能缓解,一般无需影像检查;持续超2周需进一步检查,超3个月则为慢性腰痛。慢性腰痛中,80%-90%是非特异性的,可能与椎间盘、小关节相关,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但并非所有腰痛都源于此。
知识点二:影像报告≠诊断
磁共振检查中,影像科医师仅依据片子征象做“影像诊断”,临床医生需结合问诊、查体,必要时加抽血、肌电图等,才能得出“临床诊断”。有经验的骨科医生不会只依赖影像报告,就医时务必带片子,别只拿报告,也别过度解读。
知识点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常能发现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且年龄越大越常见。“腰椎间盘突出”只是影像描述,无临床症状则无意义。有些患者突出严重却无症状,有些轻微突出却疼痛难忍,这与突出部位、个人体质有关。仅当影像与症状、体征一致时,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知识点四:X线、CT、MRI作用不一样
三者各有侧重:X线、CT擅长看骨骼结构,对软组织辨别差;椎间盘髓核是软组织,MRI看软组织最清晰。好比查香蕉,X线看大体结构,CT看茎干,MRI看果肉,不能互相替代。
示意图,图源长沙市中医医院。
知识点五:保守治疗≠只吃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是长期过程,治疗需循序渐进,首要的是改变不良生活、工作方式,配合休息和锻炼。除大小便障碍、严重足下垂等特殊情况,均应首选保守治疗,包括休息、腰背肌锻炼、药物、理疗等,吃药只是其中一环。
知识点六:没有最好治疗方案,只有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若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且腰痛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才需考虑手术干预。至于选择微创手术还是传统开放手术,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综合评估判断,遵循“先保守后手术,能微创不开放”的治疗原则,为患者制定最适宜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来源:红网
作者:谭乐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59/1535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