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巡回医疗日记|山风知“喘”,医民同心
2025-10-30 10:50:10 字号:

巡回医疗日记|山风知“喘”,医民同心

编者按:10月9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巡回医疗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医院以“党建引领+巡回驻点”为核心的双轨服务模式全面铺开。此次巡回医疗是将党组织建设贯穿于基层医疗服务全过程。每个派驻基层的医疗队均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医疗组组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巡回医疗队将深入沅陵县筲箕湾镇等地区,通过开设专家门诊、开展教学查房、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实现“多层次、常态化”的驻点医疗工作。

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巡回医疗队队员们,纷纷记录下了自己的工作故事。

记录人: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李城 主治医师

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地点:沅陵县五强溪镇卫生院

清晨六点,载着医疗设备和药品的汽车驶离沅陵县城,朝着五强溪镇出发。车窗外的稻田泛着金黄,山路却比预想中更曲折,车轮碾过碎石路时的颠簸,让我更迫切地想见到那些被慢阻肺困扰的乡亲——这是2025年湖南省人民医院巡回医疗队专项活动的第六站,我们的目标是把慢阻肺规范化诊治送到大山深处。

微信图片_20251029101926_370_281.wm.jpg

义诊现场

太阳刚爬上山头,镇卫生院里等候的队伍已经排到了大门口。来的大多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不少人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吃了一半的感冒药、止咳糖浆——他们总把慢阻肺的“喘”当成普通感冒治。

“医生,我这肺里像堵了棉花,爬两层楼就喘得要命。”68岁的李大爷拉开衣领,露出脖子上因长期缺氧而微微发紫的皮肤。烟龄四十多年的他,从没想过要做肺功能检查。旁边的张大妈就诊时无奈地说:“之前去县里看病,拿了吸入药,回家没几天就弄丢了,后来就干脆不用了。”

测肺功能、听肺部啰音、核对用药史……一上午下来,我们筛查出11名慢阻肺患者。他们眼中的焦急与期待,像重锤敲在我心上:对基层百姓来说,慢阻肺不是“老毛病”,而是需要科学管控的“健康拦路虎”。

在卫生院的住院病房里,59岁的王大叔正靠在床头吸氧,他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入院3天,咳嗽仍没缓解,血氧饱和度忽高忽低。我们和卫生院的医生在病床边,翻看检查单。基层没有血气分析仪,只能靠血氧仪、胸片和症状判断病情。“先调整吸入药物剂量,增加雾化频次,密切观察他夜间的呼吸频率。”我一边说,一边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压力定量吸入器,“按压的同时要深吸气,屏气5秒,这样药才能到肺里。”

下午两点,医生办公室里坐满了卫生院的医生和邻近村庄的村医,我带来的授课是“慢阻肺规范化诊治:从识别到长期管理”。没有复杂的理论公式,只讲他们用得上的“干货”。课后,村医小刘拿着笔记本追过来:“之前总怕给患者用错药,现在知道按步骤来就行。”这句话让我明白,支援基层不只是“送医”,更是把“规范”的种子种下去,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靠谱的治疗。

归途中,夕阳把山路染成橘红色,返程的汽车里很安静。这次下乡巡回医疗让我真切感受到,慢阻肺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难在基层缺经验、百姓缺认知,但只要我们多来一次、多讲一句、多教一手,就能慢慢补上这个缺口。从抗战时的“军民同心”到如今的“医民同心”,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共产党和老百姓心贴心的鱼水情;如今我们穿着白大褂来山区,就是要把这份情续上。党员医务工作者,从来都不是“外来的帮助者”,而是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来源:红网

作者:李城

编辑:周曼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