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警惕腿上“小蚯蚓”!下肢静脉曲张高发,这几类人群需注意
2025-11-18 15:50:48 字号:

警惕腿上“小蚯蚓”!下肢静脉曲张高发,这几类人群需注意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8日讯(通讯员 小姿)你是否留意过自己的双腿?有没有出现一条条凸起的“青筋”,像小蚯蚓一样爬在小腿上?这很可能是下肢静脉曲张,俗称“蚯蚓腿”。该病不仅影响美观,长期发展还可能导致腿部酸胀、疼痛,甚至引发下肢血栓等严重并发症。近日,长沙泰和医院血管介入外科首席专家李海平教授就下肢静脉曲张的成因、高危人群及预防措施作出专业解读。

静脉曲张从何而来?

李海平教授介绍,下肢静脉曲张本质上是静脉血管中的“阀门”——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所致。人体通过动脉将血液输送至下肢,再经静脉回流至心脏。静脉中的瓣膜如同单向阀门,防止血液倒流。若瓣膜关闭不严,血液淤积,便会撑大血管,形成迂曲扩张的“蚯蚓状”血管。

该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0%—20%,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肥胖、妊娠及遗传等因素均可增加患病风险。

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

李海平指出,以下几类人群需特别警惕:

久站职业者:如教师、护士、导购员等,因持续站立增加下肢静脉压力;

久坐人群:如司机、办公室职员,长时间静坐影响血液回流;

体力劳动者及健身爱好者:负重时腹压增高,传导至下肢静脉;

孕妇:子宫增大压迫静脉,激素变化也使血管松弛;

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瓣膜功能减退;

有家族史者:静脉曲张具有一定遗传倾向;

其他:如慢性咳嗽、便秘、肥胖者,因腹压升高间接影响静脉回流。

李海平建议,上述高危人群,尤其有家族史者,应每年进行一次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静脉曲张不可放任不管

不少患者认为静脉曲张仅影响美观,李海平强调,这是一种认识误区。该病可导致下肢酸胀、沉重、水肿,后期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瘙痒、溃疡,甚至形成难以愈合的“老烂腿”。严重者可能发生浅静脉血栓,若血栓蔓延至深静脉,脱落至肺部可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李海平提醒,在皮肤尚未出现变黑、变硬或溃疡的中期阶段进行手术,效果最佳,恢复更快。患者一旦发现血管明显凸起或伴有不适,应尽早就医评估。

介入治疗成为主流手段

静脉曲张为不可逆病变,无法自愈。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式。

一是压力治疗,即穿戴医用弹力袜,通过梯度压力促进血液回流,建议晨起前穿戴。二是微创介入治疗,包括泡沫硬化剂注射,以及激光或射频热消融闭合病变血管。这类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

如何科学预防?

预防静脉曲张,李海平提出以下建议: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静坐,定时活动下肢,常做踝泵运动(勾脚、绷脚);戒除翘二郎腿习惯,休息时适当抬高双腿;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多摄入高纤维食物防便秘;坚持每日快走15分钟以上,促进小腿肌肉泵血,助力静脉回流;高风险职业人群可工作日穿戴医用弹力袜。

李海平最后提醒,如已出现血管凸起或腿部酸胀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病情进展。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小姿

编辑:向婉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