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服药“见好就收”能抗击耐药? 专家:这种方式危害巨大
2025-11-18 20:36:06 字号:

服药“见好就收”能抗击耐药? 专家:这种方式危害巨大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8日讯(通讯员 武海亮)抗生素,这把保护人类近一个世纪的“利刃”正在逐渐变钝。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的《2025年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报告》:2023年,全球导致常见感染的实验室确诊细菌感染中,有1/6对抗生素治疗产生耐药性。更令人担忧的是,2018年至2023年期间,超过40%的被监测病原体——抗生素组合的耐药性仍在上升,年均增幅高达5%至15%。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18日至24日定为 “世界抗生素周”,2025年的宣传主题是“立即行动:守护当下,保障未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胰腺外科、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医师黄耿文提醒,抗生素耐药性并非遥远威胁,它已潜入寻常百姓家。当细菌不断进化出新的防御装备时,人类也需要升级自己的武器库。从政府到医疗机构,从科研人员到普通民众,每个人都是这场无声战役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耐药危机:沉默的全球健康威胁

广东一名9岁男孩,因幼时一发烧就用头孢,如今对6种抗生素耐药;肯尼亚一名兽医滑倒骨折后感染,18种抗生素中仅1种有效。

“这些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真实缩影。”据黄耿文介绍,耐药性是微生物在反复接触抗菌药物后发生遗传改变,导致药物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现象。这好比给微生物“穿上了防护装备”,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难以发挥作用。这些严重的细菌感染常导致败血症、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耐药性为何持续加剧?

耐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的必然。当细菌的某些基因发生突变,或获得耐药基因,它们就能在药物攻击下存活下来,并将这些特性传递给后代。

黄耿文介绍,临床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是细菌耐药这一现象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耐药率上升与抗生素销量增加密切相关。

而“见好就收”的服药方式同样危害巨大。症状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会给细菌留下“喘息”空间,它们能“记住”药物攻击方式,卷土重来时只会更强大、更难治。

精准诊断:抗击耐药的关键突破口

在抗击抗生素耐药的战场上,精准诊断正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工具。

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虽然可靠,但耗时长,一般需要数天才能出结果。在这段等待期内,医生往往不得不依赖广谱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如今,基于核酸的分子鉴定方法为临床带来了变革。这些技术通过检测微生物中特异的DNA或RNA序列,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识别病原体。

2025年5月,黄耿文团队发表的一项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显示,在有发热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队列中,采用新型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作为诊断胰腺感染的方法,抗生素正确使用率预计可以达到81.4%,较传统检测方法指导的抗生素正确率提高62.8个百分点。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严重时可以致死。”黄耿文表示,如何判断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何时发生了感染,仍十分困难。因此,临床上为了患者安全,降低抗生素使用门槛,导致抗生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被普遍滥用。数据显示,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直接导致胰腺炎患者病死率的增加。

黄耿文提醒,作为普通民众,个人层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严格遵医嘱按处方用药,不自行购买、不分享抗生素;症状缓解也应完成全程治疗,不“见好就收”;不要求医生开具不必要的抗生素,理解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理解抗生素不是“消炎神器”;通过接种疫苗、勤洗手等习惯减少感染风险,从源头降低抗生素需求。

来源: 红网

作者:武海亮

编辑:戴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