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1日讯(通讯员 刘英)近日,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云龙院区急诊病房接诊了一位3岁的小朋友,他发热2天且伴有呕吐。家长起初以为只是普通感冒,自行给孩子服用了感冒药,但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
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患的是支气管肺炎,中医诊断为“风热闭肺证”。从普通感冒到支气管肺炎,病情的迅速发展让家长措手不及。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孩子的肺脾功能较弱,更容易被“换季病”盯上,一旦发病,病情可能迅速加重,不容小觑。
孩子换季为何易生病?
秋冬季节气候“燥邪当令,寒热交错”。初秋暑热夹秋燥,晚秋及冬季寒热交替、风邪盛行。孩子的肺脏娇嫩,最易受燥热邪气侵袭;脾胃功能尚未健全,面对寒热刺激调节能力弱。这种“肺脾双弱”体质,使孩子在季节转换时容易出现发热、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
中医守护孩子健康的妙招
(一)穿衣“三暖二凉”,灵活增减秋冬季节穿衣的核心是“适度”:
三暖:后背(护阳气)、腹部(保脾胃)、脚底(防寒从脚起)要保暖;
二凉:头部(散热占全身30%)和心胸部(避免压迫心肺)不宜过捂。
建议给孩子穿易穿脱的衣物,如背心、开衫。早晚温差大时备薄外套,活动后及时擦汗调整。切忌穿多致出汗吹风,或贪凉穿少。
(二)饮食“润肺健脾”,忌生冷油腻
秋冬季节饮食要“养肺防燥、健脾助运”。
推荐食物:蒸梨(润肺)、百合粥(养阴)、山药泥(健脾)、小米粥(养胃)
避免食物 :冰镇水果、油炸食品、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
特别提醒:孩子食欲差、呕吐时,脾胃功能受影响,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增加营养。
(三)起居“顺应天时”,规律作息
秋冬季节养生的关键是“收敛阳气”。
睡眠:建议晚上9点前入睡(亥时21-23点是阳气潜藏的关键时段),幼儿每天保证10-12小时睡眠;
活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亲子游戏,避免大汗淋漓后受风;
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空气干燥时可用加湿器(湿度控制在50%-60%),定期清洁。
(四)防病有“小妙招”,未病先防
小儿推拿:日常可做捏脊(从尾椎沿脊柱捏至大椎穴,每天3-5遍,增强免疫力)、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中点100次,健脾和胃)、清肺经(无名指掌面从指根向指尖推100-200次,宣肺清热);
药食同源:孩子轻微咽红、口干时,可用菊花3朵(或金银花5g)、麦冬5g、乌梅1颗(加少许冰糖)煮水代茶饮;
观察预警:孩子若出现精神差、高热不退(体温>39℃且持续24小时)、呕吐频繁无法进食、呼吸急促(婴幼儿呼吸频率>40次/分钟),即使无咳嗽,也要及时就医。
医生提醒:警惕这些病情加重信号!
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反复高热(体温>39℃且持续24小时不退);
呕吐严重到无法进食进水;
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
呼吸急促(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换季时节,孩子的健康需要家长细心观察。科学护理(适度穿衣、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及时应对(观察预警信号),帮助孩子筑牢健康防线。掌握这些中医养护要点,孩子在秋冬换季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刘英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55/154230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