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1日讯(记者 周曼 通讯员 龚楚乔)今年11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在很多人印象中,患上糖尿病似乎就意味着与美食绝缘、生活充满限制、幸福感随之大打折扣,果真如此吗?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曾妍建议,当我们换一个视角,将科学的糖尿病管理视为一套提升生命质量的技能时,血糖的稳定,会带来更深层的幸福感。
饮食自律,是“解锁”而非“封锁”
“我是不是什么都不能吃了?”这是许多新糖友的共同焦虑。曾妍指出,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传统的饮食模式可能过于单一,而学习营养知识,了解优质碳水化合物,如全麦、糙米、豆类、低升糖指数(GI)食物,反而会促使人们去探索更多元的食材和烹饪方式。
比如,用杂粮饭代替白米饭,尝试用清蒸、凉拌等方式保留食物原味,你会发现食物原本的鲜美。这种从“被动控制”到“主动探索”的转变,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乐趣。
规律运动,是“快乐激素”催化剂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运动的好处远不止于降血糖。
运动能有效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被称为“快乐激素”的物质能缓解压力、焦虑,带来自然而持久的愉悦感。
“很多坚持运动的糖友反馈,不仅血糖控制得更好了,整个人也变得更有精力、更乐观。这种由内而外的积极变化,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幸福体验。”曾妍建议,糖友不必追求高强度运动,每天30分钟的快走、游泳或太极拳,只要能坚持下去,就是最好的“幸福投资”。
血糖监测,是身体的“安心表”
每日扎手指测血糖,是否只是一种负担?
当你将血糖数据与当时的饮食、运动、情绪状态关联起来,就能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身体反应。
比如,发现某样食物后血糖波动大,下次可以调整。看到一次完美的餐后血糖,会获得强烈的正反馈。这种对自身健康的“掌控感”,能极大地消解未知带来的恐惧,转化为内心的平静和安全。这才是高质量生活的情感基石。
“糖尿病管理,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关爱实践。”曾妍认为,它最终带来的,可能是一个精力更充沛、情绪更稳定、与身体和解、与自己相处的更好的你。
来源:红网
作者:周曼 龚楚乔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55/154241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