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通讯员 尹鸿智 张智峰)小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潜藏、阴气渐盛,人体也应顺应自然,围绕“御寒保暖、敛阴护阳、静心养神”展开养生,为来年春季的阳气生发蓄积能量。
今天,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围绕精神、气血、起居等方面,整理了一份实用易懂的小雪“养生秘籍”,助您安稳度冬。
精神调摄:守静养神,固密心志
冬季阳气潜藏于肾,肾主封藏,涵摄神志。若冬季失于闭藏,易致肝气郁滞、心肾不交,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因此需:
收敛神气,减少耗散:有意识地减少过度社交与思虑,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持心神安定;
借势天阳,温煦督脉:天晴时,可于中午背对日光晒背15-30分钟。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此法可借助自然阳气温通经络,资助体内元阳,有助于驱散阴寒郁结;
涵养静气,助益心肾:可通过练习书法、静坐、聆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涵养静态兴趣,促进心肾交通,安神定志。
起居作息:早卧晚起,防寒护阳
冬季昼短夜长,应遵循“早卧晚起”原则,尽量于晚上11点前入睡,待天明后再起床,以规避深夜及清晨的阴寒之气,保护人体卫阳。同时需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应保护头部、背部、腹部及足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宜戴帽避风;背部为督脉所过,护背即护阳;腹部内含神阙、关元等重要穴位,腰腹保暖防内寒;“寒从脚下生”,宜热水泡脚促温通。
饮食原则:温润并济,滋阴潜阳
冬季阳气内收,脾胃运化能力较强,饮食应注重“滋阴潜阳”,宜选用性温质润之品,如羊肉、牛肉、核桃、韭菜等,以温散外寒;同时因气候外寒内燥,易生内热,故应搭配白萝卜、白菜、银耳、百合、山药等滋阴清热之品,以实现“补而不燥,温而不助热”的平衡状态。
经络调养:艾灸温通,引火归元
艾灸借助艾草纯阳之性,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冬季寒邪主令,易致经脉收引、气血运行不畅。可每日艾灸关元穴(脐下四横指)15–30分钟,以温补下焦元气;亦可在睡前以热水泡脚(可加生姜或艾叶)15–20分钟,有助于引虚浮之阳下归肾元,改善上热下寒、失眠多梦等症。
运动导引:和缓为度,微动生热
冬季运动应以“运”为主,以“无泄皮肤”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伤阳。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促进气血温和运行,增强正气。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为度,避免阳气外泄。
小雪节气是休养生息、内观调神的重要时期,遵循“养藏”之道,通过精神、起居、饮食、经络与运动的综合调理,能实现人体与自然节律的同步,为来年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尹鸿智 张智峰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65/154477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