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谭盼盼 株洲报道
在刚刚收官的2025年湖南省中药炮制职业技能竞赛中,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包揽团体一等奖和三个赛项个人一等奖。截至目前,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已连续三届斩获该赛事团体一等奖和多个赛项个人一等奖,名副其实的“三冠王”。

举全院之力的托举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在该赛事中的表现何以如此亮眼?走进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药学部,走廊里药香弥漫。药学部主任谭姣章介绍,湖南省中药炮制职业技能竞赛是全省中医药领域规格最高的比赛,每一届都邀请国内中医药学界高级别专家担任评委,参与竞技的都是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及中药生产企业的精兵强将。
在如此高水准的竞赛,代表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出征的3位队员均获赛项一等奖,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团队扎实的赛前准备。
湖南省中药炮制职业技能竞赛赛项分为理论和实操,性状鉴别考核范围涉及三百六十多种中药材,涵盖来源、性状、性味等大量知识点。实操考核突出应用性,包含中药鉴定、切制、炮制等内容,考察参赛选手综合水平。
“我们备赛期间,用功程度堪比备战高考。”参赛选手叶曾艳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赛前2个月,选手们早上6点到单位背知识点,午休和夜晚下班时间也全部用来备赛。叶曾艳作为团队中唯一参加过两届比赛的选手,一边备赛一边客串助教,分享参赛经验,手把手帮两位队友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方式。
“医院很重视这次比赛,举全院之力托举参赛团队。”谭主任说,医院对选手们的工作时间进行调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备赛。往届参赛经验丰富的同事为本次参赛团队提供实时支持,保持电话畅通,确保疑问即问即答。医院领导请外省专家给选手们线上培训。
“有疑问从来都是第一时间解决。”参赛选手张素娟举了个例子,在切制赛项中,马蹄片和瓜子片区分细微,难以掌握。谭姣章请来拥有20年切制经验的老药工现场教学,确保每一位选手都熟练掌握切制方法。
选手们逛遍市区中药材店,一眼辨别药材等级、成色,练就火眼金睛;团队带队老师每天随机出题,选手们对答如流才算过关,知识点烂熟于心;选手们逐个赛项反复练习,练出肌肉记忆,确保竞赛场上“零失误”。凭着这股拼尽全力、做到极致的倔劲和韧劲,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代表队第三次卫冕成功。
叶曾艳、张素娟、张万祥等三位药师的励志故事,是近些年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推进中医药人才培育战略的一个缩影。
荣誉背后的文化沃土
闪亮的“三连冠”奖杯,镌刻着湖南省中医医院药学部选手们当下的荣光,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医院中医药文化深耕70年所沉淀的磅礴力量。
药学部自1954年开科起,悬壶济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便在这里代代相传。如今,这里已不仅是医院的职能部门,更是集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全国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培育基地、区域中药制剂中心等众多“金字招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这份沉淀,体现在人才梯队上——94名职工中,高级职称18人,国家级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6人,株洲市名中药师5人,他们既是技艺的守护者,也是文化的火种;体现在完备的体系上——从药品验收到药房调剂,从临方炮制到医院制剂生产,从内部质控到临床药学,一套完整、严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链,确保了中医药疗效的安全与有效。
如果说历史积淀是医院的“根”,那么位于云龙院区、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的现代化制剂中心,则是驱动未来发展的“翼”。
这座总建筑面积达855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能将古老的验方、名医的经验,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制药体系,转化为安全、稳定、便捷的现代制剂。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医院自身的中药特色优势,更将通过为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委托生产与调剂服务,成为株洲乃至湖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共享引擎”。这意味着,药学部将不再仅仅是药品的提供者,更是临床治疗的参与者、中医药科研的创新者和区域药学服务的引领者。

因此,“三连冠”的奇迹,是医院深耕70年中医药文化的绽放,是云龙新引擎启动的嘹亮号角,更是株洲中医药事业迎来“万紫千红”美好春天的生动先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正将这份荣誉化为动力,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羽翼,在湖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奋力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谭盼盼
编辑:李雅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68/154535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