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二孩时代:湖南二孩生育出现井喷 各大医院产科严重吃紧

来源:红网 作者:洪雷 易征洋 周文奕 朱文青 沈 编辑:雷雷 2016-11-22 12:00:59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22日上午11点,长沙市中心医院产科门诊外,孕妇肖学娟已经排到了第55号。 通讯员 陈颖摄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此前发出告示:只有在本院建档、产检的孕产妇(高危孕产妇外)才能在本院分娩。

长沙市中心医院产科,繁忙的医生,拥挤的孕产妇。通讯员 陈颖摄

  编者按

  11个月之前,湖南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时至今日,二孩妈妈要么刚好到了预产期,要么已经在给宝宝喂奶,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波生育高峰也如期而至。然而,二孩生育政策并没有实施之初那般令人皆大欢喜。相反,尽管各医院近年来都开始着力发展产科,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革,和几近疯狂的二孩生育大军,并不充裕的产科医疗资源已然表现出了明显的准备不足,包括医生、护士、床位、配套设施等等在内的与产科相关的医疗支撑,在远超预期的生育压力下也已捉襟见肘。而这一切,才只是刚刚开始。

  从“独生子女时代”过渡到“二孩时代”,究竟要经历一些什么样的喜悦与阵痛?红网时刻新闻近期将推出系列报道,全面解析“二孩时代”下市民生活及医疗服务等各方面的变化变迁。

  时刻新闻记者 洪雷 易征洋 通讯员 周文奕 朱文青 沈梓杨

  “没床了,一张床都没有了,产科原本总共230个床位,现在加到了320张床,还是不够。”11月18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宋玉琳并没有太多精力接受记者采访,她略显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就像是战争年代一般,谁都没有时间休息,全员加班往上顶。

  而这,并不仅仅是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面临的境况。连日来,记者走访的湘雅三医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等产科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都已经人满为患。宋玉琳不禁感慨:“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这样高负荷运转了,二孩高峰真的来了。”

  全景:二孩生育大军“攻陷”产科病房

  “省妇幼今年上半年出生的新生儿每个月是1300个左右,八九月份就增加到1600个至1700个。”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长龙旭胤介绍,去年省妇幼每个月新生儿大约是1000个,比较平均,而根据最新数据,今年10月的新生儿是1631个。这意味着,同比去年,今年8、9、10三个月在省妇幼新出生的宝宝,平均增加了60%-70%。

  而这之中有多少是二孩?龙旭胤介绍,10月出生的1631名新生儿中,二孩人数是737人,超过45%!

  这一数据和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类似。今年9月,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达1290个,同比增加35%,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二孩。而本月最多的一天分娩47人,包括下半夜的33个,二孩比例甚至超过五成。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施隽介绍,医院之前刚刚创下生育纪录:一天生了59个。医院的工作人员坦言,产科现在已经处于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井喷状态了。

  即便不是妇产专科医院,产科较呈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也同样遇到了产妇和新生儿数量飙升的情况。作为长沙市城南最大的综合性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的月分娩量在近两月连续突破历史新高。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余丽辉告诉记者:“原来每个月的分娩量也就在200例左右,10月份这个数字是370例,而这个月刚过一半的时候,分娩量就已经突破200例,其中二孩超过100例。”

  大幅度增长的分娩人数,直接导致的就是床位的紧张。无论是省市妇幼,还是湘雅三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这类综合性医院,病床的安置率均达到100%,加床现象普遍,一些医院甚至将其他科室临时挪做产科病房,以解决燃眉之急。

  截至发稿前,各医院产科病房的状况并没有丝毫改善,无论是新生儿数据还是二孩数据,仍然继续维持在高位,各医院产科无论是床位,还是医生护士,都在严重高负荷运转。简而言之,各个医院的产科病房都已经被二孩生育大军给“攻陷”了。

  特写:

  拥挤的病房

  数字的变化如果还不能让人感受到二孩生育大军的能量,身处产科病房或许更能让人直观地了解目前孕产妇生育的处境。

  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室被设置成过渡房间,安置临时的产后病人。“两个星期前床位就都预约满了,现在检查室塞满了人,急诊科留观室也塞满了人,拥挤的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一位医院的工作人员这样介绍。为应对产妇增加的局面,长沙市妇幼医院医生以前的半天门诊变成了全天门诊,但这事实上更增加了住院的人数,让病房变得拥挤不堪。

  长沙市中心医院的产科病床几乎增加了一倍,仅11月就新增了40多个床位,以前的单人间被改成了双人间,双人间则被改为了三人间。实在来了危重病人又没有床位,连担架都得用上。兰静(化名)是一名羊水早破的产妇,就算这样,她也在担架上睡2晚,直到第3天产后床位空出来再搬进去。

  几家医院的产科负责人都明确向记者表示,床位的周转率已经达到了极限。

  “平产住院时间从2-3天缩短为24小时,剖宫产从5-7天缩短为3-4天。”长沙市中心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余丽辉无奈地告诉记者,加快床位周转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床位不足的问题,但却增加了产后意外的风险。

  抱怨的产妇

  应对分娩人数的井喷并非只有加快床位周转率一个办法。早在一个月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都已经发出告示:“因近期来院分娩的孕产妇持续攀升,凡未在本院建档、产检的孕产妇(高危孕产妇外),建议到其他医院妇产科分娩。”

  “建议”二字用的很委婉,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被产妇及家属理解为“推诿”。家住长沙河西的刘佳妮(化名)11月20日的预产期,之前就近在湘雅三医院产检,分娩则想在省妇幼。当老公18日陪她临时赶到医院申请住院时,却被医生拒绝,对于医院的这种安排,刘佳妮认为“非常不合理”。而事实上,告示发出后,因此而导致的产妇家属对医院的控诉和抱怨也便成了常事。

  可那些顺利住进医院的孕妇也很难享受到宽松的待产环境。拥挤的病房对待产情绪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33岁的准二胎妈妈梁羽熙(化名)原本希望能有一个套间安心地等待分娩,最终却只能跟另外两个产妇挤在一个20余平米的三人间。她家并不差钱,“但现在真是有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了。”她抱怨道。

  就在梁羽熙的产房旁边走廊上放着几张加床,一位孕妇躺在加床上睡着了。丈夫陈先生说,大儿子3年前也是在省妇幼生的,当时虽然床位也紧张,但远没到现在这种程度。

  憔悴的医生

  相较于孕产妇短则2天长则一周的“煎熬”,各医院产科的医生们的处境恐怕要更加艰难。

  余丽辉接受采访的头一晚刚刚做完4台剖宫产手术,她没法合眼,因为上午的手术量很大,随时可能需要她顶上去。采访的间隙,反倒成了休息时间。她显得疲惫不堪,脸色和嘴唇都有点泛白。“这还不是最狠的,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要做10多台,每台手术要2-3名医生,1个麻醉师,2个护士,谁都没得歇,连椅子都没法靠一下。”余丽辉回忆称,仅仅是几个月前,上晚班都不觉得太累,有时一晚2-3台手术,有时一台都没有,现在一晚5-6台是常事了。“家里什么事都干不了了,回去就只想倒头睡觉。”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的医生们加班也已成为习惯。妇产科主治医师施隽常常晚饭还没吃两口就又接到手术通知,于是放下筷子就往手术室跑,再回来时,饭菜都冷掉了。

  11月21日下午4点30分,省妇幼的龙旭胤护士长跟记者在电话里聊了不到5分钟,挂掉电话就又上了手术台,挂电话前她告诉记者,当天还有10个待产手术,加班看样子是在所难免了。

  未完待续:井喷背后的疯狂和隐忧

  时代的变迁向来不会悄无声息,向“二孩时代”迈进的过程也势必不会一帆风顺。不断“壮大”的生育大军,日益疲敝的产科医生,以及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就诊环境和硬件设备,背后都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未来又存在哪些不可忽视的风险?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洪雷 易征洋 周文奕 朱文青 沈

编辑:雷雷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6/11/22/42240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