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谨防“微整形”变成“危整形”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杨蔚然 王芳 编辑:曼曼 2017-10-31 10:14:46
时刻新闻
—分享—

漫画/何朝霞

  杨蔚然 王芳

  指导专家 谢林彬 长沙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医疗执业监督科科长

  核心提示

  当下,人们对健康美丽的向往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注射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素等“微整形”项目来实现对美丽的追求。

  “微整形”客观存在风险。然而一些医疗美容机构认为其操作简单,因而掉以轻心,甚至有的生活美容机构违规开展“微整形”项目,造成医疗事故,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长沙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提醒广大市民:应科学选择合法、合规的医疗机构,防止“微整形”变成“危整形”。

  危害

  非法微整形,严重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

  【典型案例】2017年1月,某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简称卫计执法局)接到周某的投诉举报,称其女儿李某在长沙某医疗美容门诊部进行隆乳手术时发生手术事故,现李某正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医院对李某下达了病危告知书。

  卫计执法局执法人员立即前往该门诊部进行调查,发现为李某实施隆乳手术的曾某无医师资质,事后曾某采取逃避方式。最终,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及时将曾某控制,并将曾某以涉嫌非法行医罪移送公安机关。

  【专家分析】女性都希望自己的容颜靓丽,永远年轻,正是这样的愿望给了商家无限的商机,于是女性整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开始是手术进行整容,填鼻子、改变脸部轮廓等,但人们似乎感觉手术整容的风险有些大,于是商家开始推出微整形,就是不做手术,只在脸部注射一些药物,就可使容颜变得美丽和年轻。微整形一推出,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同时,各种微整形的“假医生”、假药也层出不穷,既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又极大地损伤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未经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其房屋设置、建筑布局、仪器设备的配备等,基本上都达不到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往往没有配备必须的消毒设施,消费者在手术过程中被感染的风险极大。”谢林彬指出。

  同时,药品、器械购入途径和来源不明,其所使用的诸如“玻尿酸”、“肉毒素”及激光治疗仪等药品医疗器械,一般无法提供相关资质许可批件,可能造成感染、毁容、致癌等严重后果。

  而且,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的机构,一般没有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抢救设施,一旦出现过敏反应或者麻醉意外等突发急救事件时,无法开展紧急救治,出现的危险往往是致命的。因此,消费者在非医疗机构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等于踏进一个拿自己健康和生命开玩笑的“美丽陷阱”。

  “可见,非法微整形的危害十分严重。”谢林彬表示,给消费者进行微整形的人员不懂专业,造成一些病理性的伤害;使用假药直接损害消费者面部的皮肤,感染后甚至不排除发生肿瘤的风险;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给维权带来难度。

  法规

  医疗美容机构,“8条红线”不得踩

  【典型案例】2017年7月,市卫计执法局投诉举报中心接到一名19岁女子汤某举报,称其在长沙某区医疗美容门诊部接受了大腿抽脂手术,手术医生为李某。术后,汤某通过“长沙医疗”微信公众号查询得知,李某的医师执业信息为执业助理医师。

  市卫计执法局立即前往该门诊部进行调查,正发现一名已接受了隆乳手术的顾客刘某,在询问过程中得知,刘某的手术医生也是李某,且刘某的隆乳手术麻醉是采取静脉全身麻醉。市卫计执法局调查得知,该门诊部不具备开展全麻手术的能力,也无抢救设施,医生李某为一大专院校毕业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的资质仅3年,不具备单独开展手术的能力。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该门诊部给予了严惩,对医生李某也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专家分析】“从事医疗美容,有8条红线不得踩。”谢林彬介绍了“8条红线”的具体内容:

  1.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活动。

  2.不得超许可范围执业。各医疗美容机构只能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相应的医疗美容服务活动。

  3.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执业,或使用不具备资质的医师开展美容外科整形手术。个别医疗美容机构完全没有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以为微整形没有医疗风险,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手术。

  4.应该严格遵守医疗技术规范。有些医疗美容机构设备简陋,没有基本的消毒和抢救设备,甚至医生也是临时外请的,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医院应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标准配备医疗设施和开展诊疗活动。

  5.应当告知消费者手术风险。执业医师在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

  6.按规定为消费者进行术前检查。有的医疗美容机构事前告知消费者要收取检测费若干元,但在促销期间,检测费一律免收,然后用高额手术费用将免去的检查费悄悄补足,这样做大大提高了手术风险。

  7.不得使用虚假广告夸大宣传。医疗美容机构内标识、宣传板和互联网信息内容,必须真实、科学。

  8.定期检查、考核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如: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

  告诫

  消费者微整形前

  做到“一看二查三保留”

  【典型案例】2017年7月,市卫计执法局接到市民胡某的举报,称在某小区居民楼内,有一不具备医师资质的人员刘某租住在此,给顾客进行肉毒素和玻尿酸的注射,市卫计执法局执法人员立即前往该居民楼,在该场所内发现一张注射用诊疗床,床边放置有注射用针头和肉毒素、玻尿酸等药品,无肉毒素、玻尿酸冷藏设施,现场也无急救药品和抢救设施。

  经对刘某调查询问,刘某无医师资质,仅参加过一般培训,便从事肉毒素和玻尿酸的注射工作。执法人员没收了刘某用于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的药品、器械,并对刘某非法行医行为给予处罚。

  【专家分析】“医疗美容中的陷阱层出不穷,广大市民应如何防范呢?”谢林彬提醒,要提升防范意识,多途径了解美容常识,在选择医学美容机构时,做到“一看二查三保留”。

  “一看”:是看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查看证件上许可的医疗美容诊疗科目。

  诊疗科目应有一级诊疗科目医疗美容科,或实际开展的诊疗范围所对应的二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以及检验科、麻醉科等相关科目。

  比如某医疗美容门诊部许可的科目为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按规定,该门诊部没有设置麻醉科,美容外科可开展一级项目,不可开展二级及以上项目。若该门诊部越级开展美容外科二级项目就属于超范围执业,违反了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二查”:是查询机构资质和人员资质。

  消费者在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可通过“长沙医疗”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机构资质和人员资质进行查询。同时,也要对主诊和主刀医生的执业医师资质进行确认。

  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实施。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二是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三是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三保留”:是要保留好相关病历、证明和收费凭证,以保障自身权益。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杨蔚然 王芳

编辑:曼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