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蔚然 赵锦
指导专家 张恒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入冬以来,气温逐渐降低,湿冷天气利于病菌存活。长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当前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猩红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学生常见传染病易高发。
孩子们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较低,对多种传染病普遍易感,学校、托幼机构人员高度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易造成疾病流行,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做好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等各项防病工作,严防聚集性传染病疫情。
流感:学校出现流感聚集性疫情,多个班级停课
典型病例
某小学1周内连续出现10余例以发热、乏力、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为避免疫情的扩散,查清缘由,学校将该情况及时报告了学校所在地疾控部门。疾控部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学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相关标本,经实验室检测和现场调查结果,确诊为一起流感聚集性疫情,并建议学校采取病例隔离、停课、加强消毒等措施。经过1周的治疗后,学生均已康复返校,学校教学秩序得到恢复。
防病关键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品等间接传播。其潜伏期短,通常为1~3天,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起疾病流行。
流感四季皆可发病,以秋、冬季为主。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加之流感病毒变异频繁,故可引起反复流行。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可由多种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咽部疼痛不适、喷嚏、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而流感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呼吸道症状轻微。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接种流感疫苗能减少感染流感和感染流感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降低流感相关住院率、死亡率。由于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并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
此外,预防流感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注意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同一班级多名学生呕吐,诺如病毒为“真凶”
典型病例
某小学三年级某班级多名同学放学回家后,陆续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就医。当天傍晚,李同学突然出现呕吐,当晚妈妈就带她到医院看病,恰巧在急诊室碰到了李同学的同学,也因呕吐就诊。于是妈妈们便在家长微信群中进行询问,发现全班还有多名孩子出现了呕吐等不适症状。后经疾控部门调查、检验,确诊为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
防病关键
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为高发季节,故又称为“冬季呕吐病”。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人群普遍易感,其中成人腹泻较为常见,而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 天,但高龄人群和伴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恢复较慢。人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吸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也可引发感染。该病传染性强,潜伏期短,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消毒、病理管理、食品和水安全管理等。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正确洗手方法为,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患者呕吐物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传播,当病人在教室或集体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呕吐,应立即向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人员,并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和清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清洁消毒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重视病例隔离工作,至患者症状完全消失72 小时后方可解除隔离。对食品要保证彻底煮熟,瓜果蔬菜要洗净,食品制作过程中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猩红热:脸色发红、口鼻发白,原来得了猩红热
典型病例
9岁的涵涵耳后和脖子上出现了几个红色的疹子,除了嗓子稍微有点痛以外,其余没什么明显的症状,于是妈妈没在意。直到下午,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涵涵身上起了很多疹子,叫家长马上带孩子看医生。果然,涵涵面部发红、口鼻发白,脖子上、手臂上都是疹子,医生诊断为猩红热,经规范治疗后,目前涵涵已康复。
防病关键
猩红热为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带菌的用具传播。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明显脱屑。若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可能出现关节、肾脏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以2~10岁儿童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托幼机构和小学是该病的高发场所。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做好日常卫生及病理管理工作是防病关键。儿童居室及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消毒。发现可疑者应通知停课,并及时就医。学校及托幼机构要把好返校复课关,患儿需持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清洁,或按使用说明配制的84消毒液擦洗一遍,或户外暴晒l~2小时。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得了红眼病,乖宝宝变“兔宝宝”
典型病例
4岁的阳阳早上起床后一直用手揉眼睛,妈妈一看以为眼睛里面进灰尘了,用湿毛巾给他擦了擦,也没太注意。和往常不同的是,阳阳在家不喜欢看动画片了。临到要睡午觉的时候,妈妈发现阳阳的眼睛比早上看起来要红多了,特别是左眼变得通红,像个红眼的“兔宝宝”,把阳阳妈妈吓坏了,连忙带他去看医生,一查,原来是得了红眼病。
防病关键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眼睛很快出现异物感,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易导致流行或暴发。在感染后一段时间人体虽有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很短,容易再次感染。
发病后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以免传染给他人,特别是不要去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场所。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睛。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专用,洗脸用流水。患者所用的脸盆、毛巾、手帕等要与他人分开,并且每日进行煮沸消毒。
接触患者后应清洁消毒双手,切记不要在洗手之前揉眼睛。感染结膜炎后眼部不适不要热敷,以避免眼内温度升高,导致病原体生长更加活跃而加重病情。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恒
编辑: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