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夏日谨防皮肤病 做足当季“防晒课”

来源:红网 作者:何穰 罗美俊子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2018-07-06 15:22:17
时刻新闻
—分享—

  白到发光?对爱美的“小仙女”们来说,这真是一个又美好又诱人的梦想。盛夏来临,如何防晒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其实,防晒并非只是“面子工程”,晒伤若伴有消化道症状,会引起呕吐、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晒伤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有可能诱发肾炎等;晒伤如发生在喉头和支气管处,会导致气促、胸闷、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危及生命;生育期女性被晒伤还可能导致免疫性不育或流产。

  因此,防晒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对于防晒的认识都过于肤浅,甚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误区。就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专家来讲一堂“内外兼修”的夏日防晒课。

内调外养从娃娃抓起

  首先,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说,薏仁和石斛都是美白佳品,常食可以保持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妊娠斑等,对痤疮、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健康人常食薏仁粥、薏仁汤等,既有助美白防晒又可化湿利尿,使身体轻捷。将鲜奶煮沸后加入薏仁粉大约5~10克,搅拌一下即成“美白薏仁汤”。

  清晨一杯温热的铁皮石斛茶也是排毒美白的妙方。富含生物活性多糖的铁皮石斛茶,不仅能帮助排出积存一宿的体内毒素,还能修护晒后受损皮肤。此外,维生素C、E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芹菜、橙子等,虽然能够达到防晒美白效果,但一定要吃对时间。如果刚吃了这类食物就立即晒太阳,易产生光毒性反应,更加容易晒伤,诱发严重的皮肤病。

  说到儿童防晒,夏天出门“遛娃”要尽量避开暴晒时段10:00-15:00,最好选择公园林荫路等能遮阳的地方活动。如不得已要在户外活动,应给孩子涂抹儿童专用的物理防晒霜,并戴上能遮挡脸部、耳朵和脖子后面的大帽檐遮阳帽等,做足防护措施。

  小贴士:“营养加按摩”倍加呵护

  适量吃点脂肪,可以增强皮肤抗皱活力。维生素C和B12能阻止和减弱对紫外光的敏感,并促进黑色素的消退,且可恢复皮肤的弹性。

  适当进行皮肤按摩。按摩可促进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并可增强对黑色素沉着的抵抗能力,使皮肤充满青春活力。

基础防晒没那么简单

  在室内不用防晒,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紫外线穿透力是很强的,能够穿过玻璃,晒到人们皮肤。涂抹防晒霜和打遮阳伞是众所周知的防晒措施,但使用效果却因人而异,因为其中大有讲究。

  比如有些女性朋友青睐蕾丝质地的浅色系伞,既美丽又精致,但因为这种伞透光,只能反射热度,不能有效阻隔紫外线,因此会不知不觉中被晒黑;还有些朋友认为打了伞就不用涂防晒霜了,但其实紫外线照射到地面后会折射到皮肤,伞只能阻挡一部分紫外线,所以打伞同时需要外涂防晒霜。

  说到防晒霜,各种指数和型号,看得人眼花缭乱,如果心里没谱或盲目跟风选购,也会事倍功半。大家记住,防晒产品选择标准为:SPF值越大,防晒效果越好;PA+代表具维护功效,PA+++则代表着具备很好的维护功效。如果你是每天需要化淡妆的白领,防晒气垫CC是较适宜的选择;如果想适度改善肤色,带有轻微润色功能的防晒隔离霜可以满足需要;如果白天会接触到强烈的阳光,最好使用防晒指数较高的防晒霜。

  小贴士:给皮肤一层“防晒膜”

  出门前20-30分钟就需要把防晒霜涂好,用量不宜太少,按前臂到上臂循行方向纵向涂抹,让防晒霜在你的皮肤上出现一层“防晒膜”,阻隔紫外线吸收。一般在室内每4个小时就要补充一次防晒霜,室外需要2小时补充一次。

  无论选择何种防晒产品,睡前一定要彻底清洗卸妆,否则皮肤上残留的化妆品会越堆越厚,形成色斑。

皮肤疾病防患于未然

  日光性皮炎是皮肤经暴晒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夏季多发,表现为红斑、水肿、水疱和色素沉着等。体质弱、肤色浅的人症状会更重,各类人群均可发生,尤以老人、小儿多见。还有的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如磺胺、氯丙嗪等,或吃了某种蔬菜、野菜如苋菜、紫云英、槐花等后再晒太阳,也会引起严重的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患者不仅平时要特别注重防晒,即使治好后也需要避光以防复发。出门前一定要“全副武装”进行防护。外出时,应穿浅色长袖长裤。此外,确实需要一年四季涂抹防晒产品。此病戒口的原则是避免光敏性食物如:茴香、芹菜、菠菜、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

  小贴士:晒伤后补救小知识

  中药泡服:金银花、野菊花各取适量,温水泡服,每日2次,但脾胃虚弱者慎用。

  中药外敷:马齿苋、蒲公英、金银花各取适量,热水泡出药液后,冷却,放入冰箱冷藏30分钟,纱布外敷,每日2次,取其清热解毒之效。

作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何穰 罗美俊子

来源:红网

作者:何穰 罗美俊子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8/07/06/4157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