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邵阳的老刘,2个月前莫名其妙出现头痛,并伴随恶心和抽搐。经过检查,被确诊为脑胶质瘤。手术中,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杨杰教授团队使用术中荧光实时显像技术,解决了胶质瘤手术中肿瘤边界辨认不清的难题。老刘也成为这一新技术在湖南的首位受益人。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50%以上。由于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呈浸润性生长,因此尽管人类近百年来在胶质瘤治疗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胶质瘤病人的预后仍不尽如人意。
“浸润性肿瘤就像水渗进土中一样,你很难分清它的边界,到底哪部分是正常的脑组织,哪部分是肿瘤。尽管目前显微手术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脑胶质瘤组织这种侵袭性生长的方式,使得医生即使在显微镜下也很难确定肿瘤的‘绝对’边界,所以术中很难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同时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对现存神经功能的损伤,这也同样使肿瘤不能完整切除。”杨杰解释脑恶性胶质瘤术后疗效差的原因。
在这种情形下,杨杰团队在国内较早使用术中荧光实时显像技术解决了肿瘤边界辨认不清的难题,大大提高了胶质瘤手术的全切率,进一步延长了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手术中运用的荧光素钠(FLS)是一种化合物染料,毒性低,具有荧光特性。以往主要用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荧光素钠使肿瘤组织染色,在手术显微镜下术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肿瘤组织、瘤周水肿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从而指导术者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同时避免对脑功能区的损伤。
“同样的效果,国外运用的是一种叫5-氨基乙酰丙酸(5-ALA)的荧光光敏剂,一次手术仅此荧光剂就需1000欧元,而荧光素钠则仅需200-300元人民币。许多来自农村的患者也可以享受到这项技术。”杨杰介绍。
鉴于脑胶质瘤的复杂性和治疗的难度,杨杰建议广大市民重视体检,早诊早治,并呼吁将CT检查纳入常规体检,“每年人们一般体检只查血压、拍胸部X光片,做腹部B超,但头部不在体检范围内。而头部CT扫描可以发现脑部疾病,即经济快捷,又可以早期发现脑部病变。从目前来说,早期发现,尽早手术仍是治疗脑胶质瘤最有效的方式”。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彭萍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