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儿童医院气管异物实物展首站走进国防科大附小)
(湖南省儿童医院医生向孩子们讲解气管异物相关知识)
红网长沙6月15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姚家琦 熊亮)口哨、弹珠、硬币,还有笔盖子……“这么多东西都是从喉咙里取出来的吗?真是神奇!”五花八门异物标本引起孩子们连声惊叹。6月15上午,湖南省儿童医院气管异物实物展暨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首站走进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给全校近2000名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充满视觉震撼的健康教育体验课。“这个瓶子里有颗花生,我小时候就卡过花生。”正在科大附小一年级五班读书小男孩的锐锐(化名)指着一个异物标本兴奋地说。“我还记得那是一个节日,全家人都在一起,我一边玩一边吃花生,不小心就卡到气管里了喘不过气来,幸好妈妈是护士,马上抱着我拍背,我才把花生吐出来,不然就危险了。”回忆起这段往事,6岁多的锐锐,神情又变得有些害怕和紧张。
当天活动现场共展出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异物实物标本超过200件。据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数据统计,从1987年6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1000余例呼吸道异物患儿,而从2003年起,气管异物患儿收治病例明显上升。200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病房收治呼吸道异物患儿达7347例,其中植物类4903例,动物类1280例,金属类720例,化学类704例。仅2015年1月至5月底,不到半年时间就实施近300台异物取出手术。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卡在孩子气管里的异物中,花生、瓜子、豆类及带壳食物约占2/3,花生米高居首位,占40%以上,排在第二的是瓜子,第三是豆类。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年龄最小的只有1个月(卡玉米糖),最大的12岁,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男孩占2/3。
“正是这些最普通最常见的物品一不小心误吸进身体,就可能成了致命的‘杀手’。”湖南省护理学会五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儿童医院护理专家彭湘粤在活动现场介绍。“近几年,儿童气管异物一直是儿童家庭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2014年长沙就有一个8岁的男孩吃牛排时,肉块卡住了气管,因施救方法不当而不幸死亡。”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经口误将花生米、豆类、包米粒、瓜子等物吸入气管内造成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的急症,多见于3岁以下幼儿。当孩子吃饭、玩耍时突然停止活动,开始哭闹并有阵发性高声呛咳、喘鸣以及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继而神志不清和昏迷等,应怀疑气管异物。如果异物完全堵塞大气管,超过4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失语、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异物落入小气管,患儿将长期咳嗽、发烧,间隔一段时间后出现反复肺炎、肺脓肿。在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
“在这些气管异物中,特殊的如螺丝钉、带珠钢针、竹签、金属环、狗尾巴草、五角星、口哨、塑料贴图、鱼钩、发夹、苍耳球、拉链、长命锁、生物试验针也时有发生,学龄儿童所卡气管异物以圆珠笔帽、口哨多见。”彭湘粤一边向孩子们介绍异物标本,一边通过模型现场演示各种应急救护知识和方法。“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吃东西时不要说笑、打闹、跑跳,并教育孩子不要咬笔头、笔帽,不要把文具用品、小玩具等物品含在嘴巴里,”彭湘粤呼吁。
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易宇表示,儿童意外伤害对孩子、家庭、学校都是悲剧,此次院校联合开展气管异物实物展,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近距离和医务人员互动交流,学习应急知识,掌握救护技能,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主动养成并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们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也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
【链接】
被卡后边急救边就医,家长保持镇静不慌张
一旦发现异物呛入孩子气管,家长和老师要保持镇静,帮助孩子不哭闹,以免加重病情。一旦异物进入小儿气管是很难自然咳出的,首先应清除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这样很容易使异物越来越深。建议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咯出。对大一点的孩子,可让其坐着或站着,抢救者站其身后,用两臂抱住患儿,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患儿的脐与剑突的中点上,用另一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横膈抬起,压迫肺底,让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之从气管内向外冲出,迫使异物随气流直达口腔,将其排出,但应注意不要按压中线两侧。
拍打背法: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对卧位患儿,让患儿屈膝蜷身,面向抢救者,而抢救者用膝部和大腿抵住患儿胸部,用掌根在其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地拍击,使异物排出。
倒立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或让患儿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足高,然后用手掌用力在患儿两肩胛间脊柱上连拍4次,若不见效,把患儿转成仰卧位,背贴在抢救者腿上,然后抢救者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向上向后挤压患儿上腹部,压后放松,反复进行,以助异物排出。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姚家琦 熊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曾刚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