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打造医疗联合体,专家社区“全日制”坐诊

来源:红网 作者:洪雷 邓桂林 周红艳 编辑:易征洋 2016-06-22 21:57:5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6月2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洪雷 通讯员 邓桂林 周红艳)怎样才能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就医问题?怎样才能让急需治疗的患者有一张及时的床位?为更好地统筹医疗资源,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以缓解“看病难”。6月22日,长沙市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市医联体建设启动会议,确定长沙市中心医院等7家市属医院与2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建立医疗联合体,并于在7月1日前全部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医联体全覆盖。
  
  今年,长沙市卫生计生委将建立医联体工作作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地理位置、专业特色、自身条件、发展规划等,自愿选择,协商建立医联体。
  
  时刻新闻记者了解到,长沙市市级医院将长期派驻2名主治以上全科或居民医疗需求较多的专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全日制”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专家工作室”,专门用于下派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带教等工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培植具有一定特色的优势专科。对于具备房屋条件,但医疗能力不强的基层医疗机构,将探索由上级医院与其建立住院联合病房,带动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能力。由上级医院相关科室下派1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联合病房科主任,统筹安排相关科主任或专家定期到联合病房查房。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上级医院定期为基层医疗机构安排人员进修培训名额,为基层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医护人员。医联体建设期内,上级医院必须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实现1个以上单病种的规范化治疗。上级医院安排相对固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查房、坐诊、带教和会诊。
  
  医联体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建立会、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医联体内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实施细则。上级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一定数量的门诊专家号和病床,用于上转患者就诊需要,加强术后康复和慢性病人等需后期康复病人的下转工作。在医联体内还将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公共卫生参与协作制度等。
  
  长沙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周敏表示,开展医联体建设,将立足于建立卫生人才下沉机制和患者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治疗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让市民看病更方便。

来源:红网

作者:洪雷 邓桂林 周红艳

编辑:易征洋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2016/06/22/42305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