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在长沙举行,重点发布全省健康湖南建设相关工作。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省医改办主任陈小春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卫生计生事业主要发展成就。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易露茜表示,湖南将通过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引导,将各级各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升学、就医、就业等系列优先优惠政策整合到一块,形成计生利益导向“套餐”。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龙开超介绍,五年来,湖南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红网时刻9月26日讯(记者 易征洋 周曼)9月26日,湖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在长沙举行,重点发布全省健康湖南建设相关工作。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省医改办主任陈小春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卫生计生事业主要发展成就,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易露茜,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龙开超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问答实录。
经视记者:在重病兜底保障方面,老百姓可以享受到哪些具体优惠政策?
陈小春:重点是落实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保监局、省扶贫办印发的《湖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保障措施,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形成保障合力。“三提高”:一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二是提高大病保险保障水平,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50%,大病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三是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贫困人口中的低保对象和非低保对象患重特大疾病(9大疾病)住院治疗,其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自负费用,医疗救助分别按照70%、50%的比例救助。
“两补贴”: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财政给予50%以上的补贴,特困人口全额补贴,参保达到全覆盖;二是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扶贫特惠保”家庭综合保障保险的保费,当地政府给予不超过90%的保费补贴。“一减免”:对罹患9种大病农村贫困人口实际医疗费用,经由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后,个人自付部分由定点医院给予50%的减免。“一兜底”: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赔付等综合补偿及定点医院减免后,剩余合规自付医药费用个人支付仍有困难的,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减轻或免除个人负担。省级财政适当安排奖补资金,推动市县政府落实健康扶贫救治救助主体责任。
红网记者:我省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情况怎么样?
易露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省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出生情况基本符合预期。全省的出生情况和全国差不多,一是出生总量增加,2016年全省共出生104.8万人,比2015年增长了8.6万人,今年截止到8月30日,全省出生了89.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万人,增幅还是比较大的。二是二孩占比大幅攀升,2016年出生二孩45万人,比2015年增加2万人,二孩增幅4.6%,二孩率42.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二孩出生47.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7万人,二孩增幅17.2%,二孩率上升了10.3个百分点,达到了53.2%,已经超过了50%。三是高龄产妇增加较快,今年上半年36岁以上的生育二孩的妇女占到二孩出生数的10.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个百分点。
从目前我们监测的情况来看,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去年二孩出生总量比例增加,2017年上升幅度增快,二孩比例进一步增大,而且呈进一步增快的趋势。可能在最近一两年二孩的出生会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
红网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如何,计生家庭得到了哪些实惠?
易露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顺应生育政策调整和计生服务改革的需要,构建了以农村奖扶、城镇奖励、计生家庭特别扶助为主体、部门优惠政策和地方配套措施为补充,覆盖城乡、惠及广大计生家庭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增强了计生家庭获得感。
一是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提标扩面。农村奖扶对象扶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80元;将国家认可的符合生育政策的“未达到生育间隔、未达到法定婚龄结婚生育子女、终身未生育但合法收养子女”三类人员纳入农村奖扶范围。截至2017年,农村奖扶对象达到62.6万人。五年来共发放扶助资金14.36亿元。
二是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全面推进。2014年,出台《湖南省完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办法若干规定》,对城镇年老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奖励80元,这一制度的推行,实现了城乡奖励制度相对接、目标人群全覆盖,政策的公平性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截至2017年6月,城镇奖励对象总人数1300992人,累计发放奖励资金36亿元。
三是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持续加大。在国家扶助标准基础上,2016年,我省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标准每人每月提标50元、100元,并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治疗经费纳入新农合诊疗报销范围。五年来,全省累计发放扶助金3.9亿元。与此同时,各地加大对计生特殊家庭医疗保障、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关怀扶助力度。
四是部门和地方政策资源有效整合。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通过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引导,将各级各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升学、就医、就业等系列优先优惠政策整合到一块,形成计生利益导向“套餐”。
金鹰955电台: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具体是些什么内容?
陈小春:主要内容是:“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大病救治对象:我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救治疾病为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共9种疾病。主要措施:一是确定定点医院,我省已确定139家定点救治医院。二是确定诊疗方案。定点救治医院(含定点指导医院)根据定点救治病种,分病种成立救治专家组,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和临床路径,为每位救治对象制订具体细化的诊疗方案。三是确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将组织专家参考既往实际发生费用等制订单病种收费标准。四是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省市卫生计生委分别成立农村贫困患者大病救治医疗质量安全督导组,加强定点救治与定点指导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五是加强大病分类救治管理。
慢病签约管理服务一批,主要是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健康管理。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为每位农村贫困人口发放一张健康卡,置入健康状况和患病信息,与健康管理数据库保持同步更新。二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与农村贫困家庭进行签约,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分类管理,需住院治疗的,联系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实施有效治疗。三是开展健康服务管理。制定全省统一规范的健康服务管理办法。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细化诊疗流程、明确质量要求,并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
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是整合政策资源,实施“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保障措施,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精准支付政策,完善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纳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在大病保险上予以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重点倾斜。
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组织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能够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尽快地恢复生活和生产能力,帮助家庭甩掉疾病的沉重负担,帮助他们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使整个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新湖南:我省医联体建设已历经多年,今年更是被列入全省医改十大重点任务之首。那么请问医联体到底好在哪里,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惠?
龙开超: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平台为支撑,强化各级医疗机构联络、联合、联动,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运行新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和横向流动。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94个,其中医疗集团7个,县域医疗共同体68个,专科联盟25个,远程医疗协作网94个,覆盖所有三级医院及大部分二级医院。
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基层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区域协作,共建共享的医联体模式。借力对口支援(帮扶)平台以及区域医疗协作,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形成服务、责任、效益、管理、发展共同体。长沙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医联体模式,得到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第十二督察组充分肯定,央视《朝闻天下》予以专门报道。二是以专病专治为纽带,构建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医联体模式。2016年以来,先后依托肿瘤科、儿科、产科、结核病等同质化培训,胸痛、卒中两个中心建设以及代谢内分泌、精神病等专科医联体建设,初步建立覆盖全省相关疾病专科联盟与协同救治平台。全省胸痛中心建设试点医院,平均D一to一B时间(从入院就诊到导管室做急诊介入手术时间)从220分钟缩短至90分钟以内,2017年救治患者人数较2016年同比增长210%。三是以急慢分治为方向,构建分级负责,分级诊疗的医联体模式。试点建立重大疾病急慢分治医疗服务网络,推动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共同体发展。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新生儿增多,请问我省在保障儿童健康、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龙开超:2016年12月6日,省卫生计生委、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湖南省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湘卫医发〔2016〕29号)。一是深化改革进程。服务价格方面,明确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在成人基础上再提高10%;人员待遇方面,通过建立儿科岗位补贴、提高绩效分配系数等,保证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职称晋升方面,明确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师,可提前一年申请职称晋升。二是加强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规划在全省14个市州各设置1所独立的二级及以上儿童医院。三是强化人才培养。2016年全省共招生培养1721名能够提供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依托22个儿科专业住培基地,招收培训498名儿科专业住院医师。四是强化大病救治。全面实施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项目,全省完成筛查任务数16.8万人次;启动0-6岁残疾儿童免费筛查;实施唇腭裂免费救治项目,完成手术23717例;将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救治纳入大病医保报销范畴,费用按单病种定额包干。五是确保质量安全。建立1个省级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13个市级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88个县级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儿科床位30014张,每千名儿童床位数2.22张;共有儿科专业执业(助理)医师10873人(不含中医类别),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0.82人。全省共有447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了儿科,其中综合医院实现全覆盖。2016年,全省儿科门急诊诊疗2888万人次,占全省门急诊总量的10.9%;出院149.2万人次,占医疗机构总出院人次数的10.7%。
湖南卫视:我省自2012年以来,选择以县级公立医院为突破口,去年开始又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请问五年来,我省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进展和成效如何?
陈小春: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在这个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战场,我省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推动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从2012年第一批试点开始,分批逐步推开,2016年10月,实现省、市、县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全省247家县级公立医院、189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结束了半个多世纪以药补医的历史。五年来,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一方面,通过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切断药品与医院、医务人员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的诊察、手术、护理、
中医治疗等项目,以及偏低的床位价格,同步降低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同时,各级财政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中央财政给每个试点城市一次性补助2000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分别按照平均每个县300万元、1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省、市、县财政对所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部分按10%比例予以补助。通过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群众就医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药占比从2012年的45%降至31.91%,其中城市公立医院降至29.5%,位列全国第三;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分别降至5.6%、6%。
二是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积极推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株洲市率先成立公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加强对公立医院内部运行、资产、绩效等方面的管理,形成了大卫生体制下的“管办分开”;其他13个市州和87个县(市)均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开始实质性运作。全省53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26家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衡阳、永州、怀化等市建立了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实行院长聘任制,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推进职业化建设。资兴市成立由市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组成的医疗集团,实行理事会管理体制。
三是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出台了《湖南省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在株洲市、郴州市、张家界市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3个试点城市按照当地其他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设定公立医院薪酬基准线,探索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协议工资制和年薪制为补充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试点,湖南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 5家试点医院按照现有编制床位和人员配置标准,重新核定人员总额,从今年开始,新进人员实行备案管理,并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实名制管理人员同等对待。
四是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上取得突破。出台了《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意见》,确定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年度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并将控费指标分解到各地各医院。一方面,通过改革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促进医院和医生自觉调整结构,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控制医疗费用。目前,我省有8个市实施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达到100个以上。今年8月,省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首批确定了106个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
另一方面,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减少医疗成本。严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二、三级医院普遍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药品使用管理。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95%的二级公立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和日间手术,患者平均在院时间缩短1-2天。推出药品省际价格联动、两票制、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等措施,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5%,医用耗材价格平均下降20%左右。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周曼
编辑:见习编辑:刘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