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尔眼科“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打造科研沃土

来源:红网 作者:屈慧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2018-09-13 14:44:20
时刻新闻
—分享—

全球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人员合影。

  红网时刻9月13日讯(通讯员 屈慧莹)“我从十五年前攻读硕士起就一直在做近视眼的研究。”蓝卫忠说,在其导师、爱尔眼视光研究所所长杨智宽教授的领导下,他们团队已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近视眼防控智能可穿戴设备——“云夹”。

  作为活跃在近视研究领域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国青年学者,蓝卫忠正试图通过用眼习惯与视觉环境的研究,揭开近视眼的发病之谜,为防控近视眼提供解决方案。这位年近不惑之年的学者,三年前在德国先后取得临床医学以及视觉科学博士学位后不久,就进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工作,任职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

  “‘云夹’能够对佩戴者的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角度、环境光照和户外日照时长等5个维度进行精准监测,对近视相关行为监测准确性高达97%。”蓝卫忠向记者演示这个仅重6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种功能。

  据其介绍,“云夹”所采集的数据通过蓝牙自动传输到全球云平台上存储,经大数据技术以及医学专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可为医生与家长提供科学防治近视参考。

  4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全球首个由中国研究团队—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团队主导,并使用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云夹”作为关键实验设备的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在夏威夷正式启动。来自全球12个国家19支科研团队对全球6大洲3大人种的近视眼大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有望阐明人类近视眼环境因素的致病之谜。

  研究项目使用“云夹”作为关键实验设备,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出19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对六大洲12个国家的近视眼大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之间视觉行为和视觉环境等因素差异的研究,明确这些因素与人类近视眼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望填补人类近视眼发病机制领域的空白。

  “爱尔眼科拥有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的重要资源。”2017年加入爱尔眼科的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视觉科学与眼免疫学教授徐和平表示,在爱尔眼科,一个科研项目可以很方便地发动几十家甚至是百余家医院共同参与,而超过2000万例且每年仍在继续增长的庞大病例库,为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研究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这里无疑是可以结出硕果的科研沃土。”

  作为中国第一所专门的眼科医学院,2013年成立的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已累计招收研究生200余人,为行业输送中高端眼科专业人才近百名,有效缓解了临床、科研、学术复合型等眼科人才的紧缺现状。目前,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中国拥有3000多名眼科医生,占据全国眼科医生的10%左右。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爱尔眼科共获批各类项目近200项,集团资助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近5年来,集团共发表学术类文章近700篇,SCI/Medline期刊收录150篇,获得专利17项,参编、主编50余本学术专著。

  “爱尔眼科的愿景是‘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因此,我们的科研项目也都是围绕广大患者的眼健康和眼病防治展开的。”唐仕波表示,希望通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中国的眼病治疗方案。

来源:红网

作者:屈慧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2018/09/13/69621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