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致青春,我们都是湘雅追梦人

来源:湘雅医院 作者:曹璇绚 严晓博 编辑:易锐华 2019-05-10 17:45:5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健康中国2030”阶段目标的决定性一年。对于湘雅人来说,这一年注定铭刻历史,113岁的湘雅医院正以青春的姿态,喜迎中国共产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习惯于创新的湘雅人,从来都信奉变革的力量。过去的四年,是湘雅医院人心安定、民主健全、协调发展的四年。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目标,医院上下真抓实干,公益使命充分彰显,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明显,科学研究快速进步,内部改革和模式探索齐头并进,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湘雅特色一流医院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刻,嘹亮的集结号已经奏响,新一轮改革的路线图在湘雅人眼前徐徐展开,连接着深远的未来。瞩目中国共产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四次代表大会,就是新时代背景下一次深化改革的大会师。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百年湘雅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在新百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本网现推出系列报道,带您一探究竟……

113年来,湘雅青年始终践行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他们为古老的长沙破除迷信推广西医,为战火中的潇湘辗转千里而存留医学火种,为发展中的中国探索世界医学谜题鞠躬尽瘁,在世界现代医学史上刻下了湘雅的名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青年应该有一代青年的担当。如何传承发扬新时代的“五四”精神,如何将“湘雅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湘雅青年代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积极作答。

青年医生高曙光:志存高远奔向曙光

“嗲嗲,您放心,目前情况都很好,您一定要注意康复锻炼……”记者赶到骨科6病室时,正巧碰到骨科高曙光副教授在为一位刚做完关节置换手术不久的患者查房,他一脸笑意地耐心解释了手术步骤,嗲嗲终于放下心来。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高曙光还在读博一,他年过五旬、患糖尿病多年的导师李康华教授于震后第二天便赶至灾区,带着胰岛素在帐篷搭起的手术室里一连工作了近两周。经历了10多次余震,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这在高曙光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当国家需要、民族危难之际,能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太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了”。

11年后的今天,经过1500余台高难度关节镜微创手术和复杂人工关节置换与翻修手术的磨砺,高曙光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副主任医师。临床上,他是关节镜微创手术(髋、膝、肩、肘)和人工关节置换(髋、膝)领域的“全能选手”,收获患者好评无数,却更是注重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到科研中寻找答案的“科研达人”。自2014年以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55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参编/译专著3部,获国家专利14项。

近年来,高曙光注意到,对于症状性腘窝囊肿,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传统后侧入路开放手术治疗及关节镜关节囊后内侧单向活瓣切除、内引流术。于是,他从2017年起研发、开展和推广了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以彻底切除囊肿、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等特点的4字位膝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完整切除腘窝囊肿关键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

面对压力大、任务重的日常工作,高曙光却从未把负面情绪带给身边人,踢一场球、弹两曲吉他、写几张毛笔字都能让他变回朝气蓬勃的“小太阳”。他希望湘雅青年能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医院乃至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实际问题,锐意改革创新,学会团结协作,“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将这个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

1557481370(1)_???.jpg

青年护士苏珊:作一名勇于担当的“凡人”

人民日报《中国好人 最美风景》中有这样一段话:“知难不避,是勇;胸怀大德,是义。人命关天的紧急状况,是你们舍生取义、换回平安。急难险重的危情时刻,是你们勇于担当。那一刻,爆发的是道德的力量,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这一段文字形容的就是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90后护士苏珊为代表的见义勇为中国好人们。

2016年5月2日下午3点半左右,在北京开往南昌的G487次列车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哭着向列车长求助,她两个月大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感染了肺炎,嘴唇青紫,呼吸困难。此时距离长沙站仅40分钟,在另一车厢的苏珊正和父亲一起收拾行李准备下车。在听到列车广播后,职业本能使她“条件反射”地迅速站起来。

“作为一名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护人员,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岂能坐视不管?”从自己所在的2车厢往8号车厢奔去的路上,苏珊不停地为自己打气,“我是一名湘雅医院的护士,我受过专业严格的急救能力培训……”

当时孩子的情况非常不好,有明显的缺氧症状,脸色发青,不停地喘气,嘴里还插了一根细细的胃管。在排除了胃管误吸导致的缺氧,确认孩子可以自己进食后,为了不让胃管挤压气道,阻碍孩子呼吸,苏珊果断地拔掉了孩子的胃管;得知上车前家长带了氧气包和成人导氧管,但却没有带婴儿导氧管,苏姗急中生智,将拔出的胃管洗干净后,剪成一个适合孩子呼吸的导氧管,并把这个管子接入成人导氧管,再将这个改造的管子放在孩子鼻子旁边,并调小了氧气流量。

经过20分钟的抢救,婴儿的呼吸渐渐顺畅平稳,脸色也恢复了正常。当天,苏珊一直坐在婴儿身边守护,并告诉孩子妈妈应该如何给孩子吸氧,直到抵达南昌。当年5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东方时空》栏目以《“凡人善举”江西:医生自制吸氧器,婴儿顺利得救》为题播出,这一感人事件才为人所知。

奉献、担当、博爱、康民,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也是青年医务工作者不变的担当。肖成根医生救治心脏骤停的工人、梁善义护士上班路上急救车祸司机、孙迟霞护士飞机上救治癫痫发作患者……湘雅青年不断地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在面对危难之时,青年人的选择如何闪耀光辉。

1557481356(1)_???.jpg

青年科研人员谢辉:梦想是最大的驱动力

医学科学家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对这个职业既崇敬又好奇。

初夏的这个中午,当记者敲开运动系统损伤修复研究中心主任谢辉教授办公室的门时,心里还是暗暗一惊。

从没见过哪个教授的办公室被正在运行中的实验仪器塞得满满当当。他在仪器间闪转腾挪,潇洒地往蜷局角落的办公桌那儿一指:“我坐那儿足够啦!”这是一个热情、乐观且满怀理想主义的医学科研工作者。

谢辉的成长历程颇为传奇。1981年生于湖南衡南县一个小山村的他,儿时迷的是《少林寺》中的李连杰,希望成为武林高手行侠天下。1996年考入湘潭卫校后第二学期,谢辉甚至一度萌生了退学赴少林寺习武的疯狂念想。2000年,19岁的谢辉毕业进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武侠梦”破碎,“科研梦”的种子却悄悄发了芽。

作为临床检验技术员,谢辉思路清晰、动手能力强,测试结果质控稳定,还会及时给出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的提示与建议,因此同事多有好评,也引起了研究所学术带头人、国内内分泌学界泰斗廖二元教授的注意。两年后,他被调入研究所科研团队,他把简易床搬到了实验室,十年间相继攻下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习得了一些科研技能、积累了一些科研经验、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他发现“科研”是自己最为热爱且适合的道路。

2011年11月,谢辉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三年半的时间里,科研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梅花香自苦寒来,谢辉与曹旭教授及其他团队成员共同揭示了骨代谢“三元调控”新机制,即基于破骨前体细胞的骨血管生成-破骨-成骨偶联调控模式,谢辉作为第一作者把此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

“我出生在中国,这片土地把我养大,我为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而自豪,也希望为她做出贡献。”2015年5月,谢辉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湘雅。

回国后,谢辉受聘为湘雅医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入选青年千人、国家优青、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组建了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核心团队,在乎团队中每个成员自由的科学思想和创造空间,成立了运动系统损伤修复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埃米迦联合研究中心,成果频出,尤其是开创了埃米材料医学应用新领域。“我现在的梦想是能够针对癌症、衰老、代谢性骨病等,研发出更理想的防治药物,做有意义、有价值的科研”,谢辉说。

“梦想是最大的驱动力”,谢辉寄语青年朋友们,要有创新精神、文化自信,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做真事、不唯利,共同把我们脚下这片国度建设得更美好。

1557481342(1)_???.jpg

青年管理人员吴静:做开拓者、奉献者、创新者

2015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牵头组建了第五批中国(湖南)援塞抗疫医疗队。那时,正是援塞抗疫战争最紧急也是最危险的时候,每一名踏上西非土地的医务工作者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然而作为一名医务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保障医务工作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助他们平安归来。在征集令发起之时,被临时紧急抽调参与工作的医务部副主任吴静就进入了“备战”状态,她清楚地知道,后勤保障工作稍有疏漏,准备的物资略有欠缺,都会导致前线出现危险状况。

面对埃博拉这个并不完全了解的敌人和塞拉利昂这个贫穷落后的战场,吴静与团队成员一起不分昼夜、任劳任怨地工作:前方信息来源极少,就在网上广泛搜罗其他省份乃至其他国家救援医疗队的新闻,逐条分析信息,制定物资配给方案;和塞拉利昂有时差,在白天做完日常工作后,晚上继续和前线联系,有时候还得熬通宵。最终,团队出色地完成了队伍组建、物资采购、后勤服务、经费保障、队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保障队伍取得了“打胜仗,零感染,全治愈”的好成绩,助湘雅医院获评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她自己也获评了先进个人。

2016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成为首批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承建单位。在国内并没有成熟经验借鉴,也没有现成模板参照的情况下,吴静和她的项目工作组、实施组成员们调研了12个相关单位设备物资现场,邀请国家级专家12人次参与项目讨论,7次参加全球紧急医学救援队等相关研讨会,为细化建设方案进行了40余次讨论,甚至一周内跑了6个省市,根据项目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项目装备物资购置方案和完整的项目技术方案,完成了这个集设计、研发、采购、集成、创新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估验收;在国际、国内各大会议做经验交流时,参会专家表示湘雅医院的建设经验可以作为今后任何队伍建设的模板标杆。

一次又一次的“临危受命”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着吴静作为医院卫生应急管理战线一员的经验,也见证了湘雅管理行政青年的活力,以及大家为了共同目标而团结协作的正能量。“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是青年人在国家不知何去何从的犹豫之刻挺身而出,救亡图存,破旧立新;作为新时代的湘雅青年,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社会医疗资本的进入,医疗卫生事业已新的发展时期。这是挑战期,也是机遇窗口期,我们要和医院一起要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创新发展。”身为80后的吴静如是说道,湘雅青年应该保持一种奋进的精神,做开拓者、奉献者、创新者,勇立于时代潮头。

1557481315(1)_???.jpg


来源:湘雅医院

作者:曹璇绚 严晓博

编辑:易锐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