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痛感”的秘密:感觉不到疼是种幸运吗?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周曼 2019-05-21 09:15:26
时刻新闻
—分享—

  据新华社报道,苏格兰一位71岁女性乔·卡梅隆从来没有感觉到过身体的疼痛。别提平时生活中的小伤小痛,她在8岁那年不小心摔断了胳膊也没喊过疼,甚至连生孩子的剧痛,她也若无其事。

  研究发现,卡梅隆的“无痛感”是因为她身体内有一种基因发生了变异。日前,有关这一罕见病例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英国麻醉学杂志》上。

  疼痛带来的不适、痛苦和煎熬,让人类的心理产生抗拒,但如果身体感觉不到疼痛,真的是好事吗?

  1 卡梅隆的无痛“秘密”

  卡梅隆没有痛感的“秘密”,直到她进入老年后的两次就医才被医生发现。65岁时卡梅隆因臀部问题就医,被医生发现虽然她患有严重的髋关节退行性病变,但未出现痛感;66岁时她做了一次手部手术却神情自若,毫无其他患者表现出的难受。

  两次手术后,医生对卡梅隆的痛觉缺失感到匪夷所思,请她接受会诊,这才发现她有一种基因产生了突变。这个基因是FAAH-OUT,过去曾被认为是一种无用的垃圾基因,但其实所有的基因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FAAH-OUT的作用是调控FAAH基因的表达,降低FAAH基因的活性,而FAAH基因恰好是导致疼痛和焦虑的基因之一。

  由于FAAH-OUT产生了突变,卡梅隆失去了痛感。没有疼痛,也使得她没有焦虑、担忧和害怕,甚至没有普通人在一定时间可能出现的抑郁情绪。更厉害的是,卡梅隆如果受伤,伤口会修复得特别快,并且很少留疤痕。

  医生认为,从卡梅隆的家族或许能发现遗传因素,因为她的父亲也从来没有吃过止痛药。遗憾的是她的父亲已经去世,无法得知她的FAAH-OUT基因突变是否源自父亲,而卡梅隆的母亲经过基因检测并没有FAAH-OUT基因突变。同时,卡梅隆的孩子也没有发现FAAH-OUT基因突变。所以,卡梅隆的家人是有痛感的。

  2 无痛症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障碍

  卡梅隆看起来是因为感觉不到痛感而成为了生活的幸运者,但没有痛感其实是一种异常表现,也是一种疾病,比如无痛症。

  痛觉缺失或无痛症(先天性无痛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患者自出生以来,任何情况下、身体的任何部位均感觉不到疼痛)有多种原因。

  在先天性无痛症患者中,大多是由神经发育不全造成基因变异而导致痛觉缺失,通常还可能伴有其他疾病症状。此前有研究把先天性无痛症称为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HSAN),主要由胚胎发育时外胚层发育不全所致。它共分为5种类型:1型HSAN的突变基因称为SPTLC基因;2型HSAN的突变基因称为HSN基因;3型HSAN的突变基因称为IKBKAP基因;4型HSAN的突变基因称为NTRK基因;5型HSAN的突变基因称为NGFB基因。

  为什么说没有痛觉可能是一种幸运,但也伴随着其他不幸?举几个例子。3型HSAN也称为赖利-戴综合征,这类患者出生时体重偏轻、有感觉丧失和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哭声小、吸吮无力、无泪,并且他们易患肺炎,生长发育缓慢,常有发作性呕吐、出汗多、腹泻或便秘、肌痉挛、运动功能障碍、共济失调、痛觉缺失等症状。

  而且3型HSAN患者在3岁后会有一系列因为自主神经发育缺陷而产生的病症,如易激动、心率快、血压升高、体温起伏不定。在上小学时,通常身材比其他正常孩子矮小、行走不稳、学习成绩差;到青春期时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情绪不稳等,也不能正常参加体育锻炼。此外,这类无痛感的多数患儿会因肺炎或其他并发症而夭折。

  4型HSAN的致病基因是酪氨酸受体激酶1(NTRK1)基因突变所致,其编码的酪氨酸受体是神经生长因子所必需的,这一基因变异必然导致人的生长发育出现异常。

  4型HSAN和5型HSAN患者则既有无痛症,又伴有无汗症。因此,这些患者既可能有感受不到疼痛的幸福,同时也有不会出汗的痛苦。由于不能出汗散热,他们会出现反复发热症状,还有人伴有智力发育迟缓、骨折、骨髓炎等。

  3 痛觉缺失竟会带来这么多问题

  人一生中,很多时候都会与疼痛做伴,与疼痛共舞。疼痛带来的负面影响很明显,它会导致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及食欲下降、彻夜难眠、精神萎靡,进而引起免疫功能的下降,剧烈的疼痛还会使人较快进入衰竭状态。即便是牙痛,也足以令人心烦意乱,严重影响食欲和睡眠,以及生活、工作和学习。分娩、癌症或其他慢性病造成的疼痛,甚至会导致一些人有极端行为。

  人的疼痛,主要由神经感觉传达;人的痛苦,主要由精神(大脑意识)表达,二者是有联系的。生活中,绝大部分人有身体痛觉,就会有精神痛苦。

  即便如此,科学家也不认为没有痛觉比正常人更幸福。因为就如前文所述,大多数痛觉缺失的人伴有的其他症状是难以治疗的。卡梅隆没有痛觉而没有发生意外是她的幸运,但更多的无痛觉者是不幸的、痛苦的。

  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另一方面,疼痛作为预警信号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导致的疼痛出现时,已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痛觉是机体的一种自然应激反应,可以对疼痛者发出预警。而痛觉缺失会掩盖疾病症状,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新的研究也发现,痛觉对生物有重要意义。比如,一种表达Nav1.8离子通道的痛觉神经能够抑制真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和骨骼退化。

  另外,无痛症患者在幼时情况更严重。由于没有痛觉,孩子无法对危险情况,如火、开水等做出正常反射动作;孩子对咬伤舌头、嘴唇以及各种外伤也无感觉,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类似自残的行为;孩子经常跌倒而不知防范,从而造成骨头骨折变形、关节脱臼,以及髋关节易缺血性坏死反复出现,演变成严重感染,继而导致骨髓炎和败血症等。

  4 减轻疼痛而非消灭疼痛才是目标

  当然,如果能合理减轻疼痛,降低痛感,是有助于缓解人的焦虑、不安和痛苦的。新的研究发现,减轻痛觉而非无痛觉,有助于新陈代谢和延年益寿。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迪灵教授团队用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抑制剂对小鼠进行试验,这种抑制剂可以阻断TRPV1所引起的疼痛。结果显示,年老的老鼠服药后,可以恢复它们的代谢健康,而且阻断TRPV1这种疼痛受体以减轻痛苦的做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能提高小鼠的寿命。

  如果这一机理能在人身上得到体现,不仅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其止疼功效还可能有助延寿。目前,研究人员正在针对多种疼痛基因研发止痛药,如TRPA1基因、SCN9A基因、SCN11A基因、μ阿片受体基因等。同理,在卡梅隆身上发现的FAAH-OUT基因,也可以作为镇痛的基因位点进行药物研发。

  有了针对不同原因和不同基因引发的疼痛的药物,就可以做到减轻疼痛。所以,减轻疼痛而非消灭疼痛,才是医学界值得实现的目标。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周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