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惧压力为患者“豁出去” 这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医生

来源:红网 作者:王磊 彭璐 编辑:易锐华 2019-06-19 17:34:29
时刻新闻
—分享—

1560928444_???.wm.jpg

2014年陈柏林完成湖南省肿瘤医院首例超声支气管镜活检术。

15609275170(1)_???.wm.jpg

陈柏林为易女士开具的“继续工作”证明。

红网时刻6月19日讯(通讯员 王磊 彭璐)当医患关系变成社会中的舆论敏感词,医生该如何权衡职业风险与患者利益?这似乎是个无法得到佐证的伪命题。湖南省肿瘤医院胸二科的副主任医师陈柏林用切身的从医经验给出了他的答案。今年1月中旬,陈柏林为一位肺鳞癌晚期患者开出了一份“违背常理”的证明。

晚期肺癌患者想重返工作位 他成了“帮凶”

邵阳42岁的易女士在一次熬夜工作中突发剧烈头痛,当地医院诊断怀疑脑转移,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治疗。随后,易女士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内二科陈柏林医师处就医并被确诊为肺鳞癌晚期,无论何种癌症类型,当它被描述成“晚期”时,都足以让人闻之色变。

通常而言,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常规治疗手段乏效,生存时间仅剩3个月左右,但如果能通过基因检测匹配上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则能将生存期延长至3年左右。在肺鳞癌中,能有机会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仅有3-5%,易女士相对幸运地属于其中之一。

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了1个月的靶向药物治疗与头部放疗后,易女士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出院时,陈柏林嘱咐易女士回家休息,定期复查,保持随访。在连续观察了3个月后,易女士在一次复查时向陈柏林袒露心声,自己其实是一个村支书,发病时村里的扶贫攻坚战正进入关键阶段,在治病过程中她就一直牵挂村里乡亲的脱贫情况,病情缓解后就更无法整日闷在家中无所事事,因此决定重返工作岗位,要求陈医生开具一份“病情稳定,可继续工作”的医学证明。

这一要求让陈柏林愣了神。他打趣道,自己从医14年,向癌症患者单位签示过无数份病情证明,内容皆为建议患者全休的“请假条”,却从未被请求开具患者可继续工作的书面证明。

从医学专业角度上来说,易女士的病情已经控制良好,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力状态恢复正常,确实可以从事一般工作,而且患者的心态对病情的康复也有正向调节作用,在病情恢复阶段若是能尊重她的意愿,让她通过日常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在延长的生命里得到社会认同,保持积极顺畅的心情,这对后期的康复无疑也是有较大帮助的。

但归根结底,她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易女士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意外情况,万一碰上突发事件,家属的不理解甚至问责都会将陈柏林推入一场百口莫辩的舆论深渊,会给医生的工作带来影响,会对医院的形象造成损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临床医生,陈柏林并非不懂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但在与科室主任邬麟进行沟通后,他还是果断开具了这一份令人咂舌的证明。

事件的后续也朝着好的方面发展,易女士重返扶贫工作岗位后,不但病情进一步好转,事情本身还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甚至在全市内掀起了学习易女士先进事迹的热潮。

在同事们看来,陈柏林在工作中对自己的保护并不周全,心思全都放在患者身上。他坦承,自己的行医理念确实有些激进,在面对癌症病人时他往往要考虑两件事,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力帮助他们实现生活愿望。“瞻前顾后推三阻四可以规避医生的风险,但这却意味着患者会面临生存艰难的风险,如果医生只想着保护自己,那谁来保护病人?”

从诊断到治疗,医患利益的权衡选择无处不在

当一位癌症患者到肿瘤医院就诊时,医生最先要做的就是对病人进行“活检”,即通过各种手段,从恶性肿块中获取活体组织标本,以明确病理诊断、实现精准治疗。这是一项极其考验医生技术与心理的手艺活,因为它往往难度大、责任重、风险高。

6月2日,陈柏林接到了一项非常棘手的任务。岳阳58岁的刘先生是一名五保户,罹患胸部巨大肿瘤,从外院转诊过来时呼吸困难明显,担架抬入病房,需要立即诊疗。但他的病灶位置非常特殊,肿块紧贴心脏并包绕大血管,穿刺活检极有可能造成误伤而引发致命性大咯血。这样的风险陈柏林虽然最为清楚,可他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鲜有医院愿意和有能力收治这名患者了,自己可能就是刘先生最后一道防线,立即活检即是刘先生最后一丝希望。

时间不允许有太多的犹豫和太多的沟通。当陈柏林顶着压力上了台之后才发现穿刺难度比预想的还要大。患者肿块由于生长迅速已经发生了大面积坏死,而唯一一小块适合取材的部位又几乎全被大动脉遮挡并随心脏搏动而活动,这种情况下穿刺几乎不可能进行。通过反复调整穿刺角度和进针深度,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手法,陈柏林终于顺利取得合格的标本。确诊为胸腺瘤的刘先生在接受了1个周期的化疗后临床症状就得到明显缓解,现在已能生活自理。

由于肿瘤专科的特殊性,除了穿刺活检的风险之外医生往往还要面对治疗本身的风险。

今年5月初,陈柏林接诊了一名极其特殊的患者,年仅17岁高中尚未毕业的女孩罗某某罹患了晚期肺腺癌,因为基因检测没有匹配上合适的靶向药物,患者已经在外院接受了几个疗程的化疗。但由于出现极其严重而持久的化疗毒副反应,已经到了“生不如死”的程度,患者无法完成既定的化疗疗程。再病情进展之后,患者父母又带着女孩辗转了省内外多家医院,都因为患者不能耐受化疗和缺乏其它治疗手段而没有收治。

陈柏林在仔细查阅了患者的既往诊疗经过和基因检测报告之后,认为目前患者在选择高效低毒的单药化疗基础上再联合最新的免疫治疗仍有获益可能。经与患者本人耐心沟通及与患者父母详细解释,患者最终接受了陈柏林的治疗方案。

这样一个价格昂贵的联合治疗方案应用在一个既往不能耐受化疗的年轻女性身上,陈柏林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治疗无效或者患者再次出现不良反应,陈柏林毫无疑问将承受患者及其家属的诘问甚至责难。幸运的是,专业的医学判断和恰当的辅助药物让患者的治疗平稳渡过,1个月后复查患者的肿块已经明显缩小,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女孩和她母亲为陈柏林亲手制作了蛋糕以示感谢。

患者“豁出去”的勇气从何而来?

是什么给了陈柏林一次又一次的勇气,让他总是忽视自身的安危去为患者的利益不顾一切。胸内二科的同事们总结出了三点,过硬的医术是基石,医院的支持是安全感,舍己为人是与生俱来的品格。

“对我来说,为患者去冒险并不是无知无畏的匹夫之勇,而是源自对患者病情的准确把握和对自身技术的反复锤炼。就拿活检技术来说,为了填补医院纵隔肺门淋巴结微创活检的空白,我于2013年外出进修,2014年返院后和内镜中心秦昂主任一起完成了医院首例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目前手术医院已经完成了2000余例,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无论是质和量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遇到有风险情况时,我也会同科室主任邬麟商量,主任非常严厉,但也非常负责。他常跟我讲,只要是符合医疗规范的,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你都可以大胆放心地去做,出了事情由我来扛。科室领导的担当无疑给了我们临床医生充分的信心和安全感。”在省肿瘤医院,胸内二科的行医氛围一直是让同行和病友夸赞的典范,陈柏林只是其中之一。

谈及未来,陈柏林直言将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根本上进一步降低患者接受诊疗时的风险,继续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和同事们肩并肩服务好每一位病友。

来源:红网

作者:王磊 彭璐

编辑: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9/06/19/56027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