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治“心灵感冒”需综合用药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冬梅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郝程霞 2019-08-28 16:54:13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大学生的精神健康状态屡次引发热议。一项研究显示,高校的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国青年报微博此前发起的一项“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你觉得自己有抑郁倾向吗”的网络投票,吸引31.2万网民参与,其中超过半数投票者认为,自己“有轻微的情绪低落,可自我调节”;而情况严重者达到了8.6万,占比27.6%。众多网民在微博留言,表达了对大学生抑郁症高发现象的密切关注。

我们要看到,“发病率逐年攀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积极变化:除受该疾病判断标准和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外,也说明大学生群体对抑郁症的认知提升和病耻感的下降。近年来,随着有关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知识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抑郁症患者也绝非“洪水猛兽”,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为防治心理疾病打下了认知基础。

但同时,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情绪低落”“悲观主义”“自我批评”“迟缓”“焦虑”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和体征。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那些患有抑郁症的年轻孩子们,正在体验着让自己无措的“不愉快的情绪”。因此,如何帮助引导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健康状态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有专家表示,“心理疾病它就叫心灵的感冒,没什么了不起的”。防治这场“感冒”,既要我们正确认识它、对待它,也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一起努力。对于个人来说,对待心理上的“小感冒”,主动出击、寻求途径、及时排解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通过运动排解情绪,找朋友多交流,寻求心理咨询,等等。而此类问题仅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程式化的德育,难以解决,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因此,高校应该有更大作为,如出台完善的检测和干预系统、建立大学生抑郁症筛查机制、完善心理学课程设置、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等。此外,还需进一步规范心理咨询市场,以便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

总的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必过分夸大,多方发力、对症下药,相信会让治愈“心灵感冒”更可期。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冬梅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郝程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