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疾控君探案笔记(二):染病刻意隐瞒、调查拒不配合最让人防不胜防

来源:红网 作者: 周曼 邓佩佩 编辑:刘丹 2020-02-11 15:10:1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大原则。在还没有针对性疫苗的情况下,尽快找到传染病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隔离措施,是防止疾病传播、扩散最重要的手段。针对个人的行动、社交轨迹,通过点-线-面的立体分析,精准查找传染的源头和关联,还原真相,是疾控君的日常工作。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高传染性疾病,人类对其认知尚有限,需要在防控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因此,疾控君将陆续整理疫情处置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案例,清晰地展现疾病传播的全过程和追踪溯源的全方位,帮助大家从案例中学习防疫知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成为病毒传播链条上的一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曼 通讯员 邓佩佩 报道

这本是可以避免的悲剧,却因为患者隐瞒信息,不配合疾控专家流行病学调查,既耗费医疗资源和公共资源,又侵害他人的健康权益,严重影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

1月31日,医院报告一例新型肺炎确诊病例,长沙市、区疾控中心迅速前往医院进行调查处置。现场调查时,患者称自己常住长沙,无武汉人员接触史,这段时间在家很少出门。面对这种情况,疾控专家非常疑惑:谁是传染源?病例是如何感染的?通过多方了解情况,疾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们终于揭开了这起刻意隐瞒信息、拒绝配合调查的疫情背后的真相。

【起病】1月28日,51岁的杨女士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肌肉酸痛等症状,1月31日在医院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杨女士隔离治疗后,长沙市疾控中心立即派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扩散】得知妻子检测结果阳性之后,杨女士丈夫谭某于2月1日前往医院要求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也为阳性。

【溯源】1月31日,疾控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对杨女士进行了详细调查:杨女士称自己常住长沙,无外出史,与丈夫、儿子居住,对其丈夫谭某的情况杨女士却支支吾吾。经反复询问,才透露谭某“在铁路上工作”“可能是列车司机”等信息。随后又介绍了,谭某所在的列车于1月17至21日经停湖北省内,谭某于1月29日出现了咳嗽、流涕等症状。了解情况后,调查人员立即对谭某展开调查,但谭某拒绝接受调查。

2月1日,谭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疾控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前往医院调查,此时,谭某依然拒绝接受调查。调查人员辗转找到谭某的单位,请求其单位及长沙铁路疾控中心协助调查,才了解到谭某的职业是列车员,在列车上活动范围较大。

【结论】经过分析,疾控中心的流调专家初步判定,该起疫情为列车员谭某经停湖北时感染、后致妻子杨女士感染可能性极大。为了防止疫情继续扩散,疾控人员通过请求多部门协调,才得以对谭某当日趟次列车上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但谭某拒绝主动配合调查,延误追踪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起疫情的高效处置。

【案例警示】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武汉接触史别隐瞒。

防控来势汹汹的疫情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除了让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隔离治疗外,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隔离观察也尤为重要。要摸清密切接触者,就离不开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了解每一例病例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居住环境、发病时间、就医情况,以及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活动情况等信息,理清传播链条,明确每一个病例的感染来源及传播方式,找到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蔓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能认识传染病的流行规律,进而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专家提醒,市民朋友一旦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一定要积极配合疾控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发病情况、就诊情况、发病前后活动情况等,配合疾控工作人员梳理判定密切接触者,尽早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来源:红网

作者: 周曼 邓佩佩

编辑:刘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2/11/67119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