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4月21日讯(通讯员 刘华)恶性肿瘤已逐渐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头号杀手,防治相当棘手。很多患者,都是到了病情晚期,西医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疗效时,才会想到尝试中医治疗。其实在肿瘤防治中,中医药可以并且应该贯穿始终,全程参与。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先进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恶性肿瘤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何运用“治未病”引领肿瘤防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刘华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西结合,精准防治
随着手术和放化疗技术及基因组学的发展,尤其是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兴起,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防治已进入“精准时代”。基于中医理论,中医“治未病”指导的恶性肿瘤防治亦必须遵循个体化的辨证论治原则,与西医的精准治疗相融相通。
刘华认为,西医精准治疗与中医辨证论治有机结合,是当今恶性肿瘤防治的趋势,二者作用相得益彰,也是“治未病”引领恶性肿瘤防治的努力方向。
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所处地理环境、七情过度、正气盛衰、脏腑功能失调、痰饮瘀血积聚、外邪侵袭密切相关。“未病先防”强调养护人体正气,防御病邪入侵。即在肿瘤发生之前,通过调节饮食起居、精神调摄、体育锻炼、针灸等中医外治法提高人体正气,预防肿瘤的发生,在药食保健方面, 应以固护正气为主。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欲病就萌,防微杜渐
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形成过程的重要阶段。如不加以控制继续发展则具有癌变可能。此时若及时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其消灭在萌芽阶段,可防止恶变。同时,“已病早治”的观念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亦为重要。现代医学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靶向及免疫治疗。
在恶性肿瘤早期, 其他脏器及淋巴结尚未发生转移阶段,采取手术、放疗等手段,直接根除病灶,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恶性肿瘤中晚期,则通过放化疗、靶向免疫综合治疗手段积极进行治疗, 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在加强饮食调理、情志管理、体育锻炼的同时,通过扶正培本等方药配合手术、放疗、化疗以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放化疗或手术的成功率, 这在临床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这时“治未病”的思想是旨在把握治疗时机,防止病情的加重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对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就是防止其转移。化疗、放疗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且肿瘤的转移又常使治疗失败,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全身及局部的阴阳气血亏虚,是癌瘤转移的必要条件。气滞、血瘀、痰凝是外在因素,也是癌瘤转移的重要条件。
癌瘤的转移还与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及体质因素等有关,针对恶性肿瘤发病的基本规律及传变规律或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其相对的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或在“传舍”理论指导下“先安未受邪之地”。
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恶性肿瘤若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放疗和化疗,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但是后期的调养很重要,要注意运用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手段,针对疾病发生的易感因素,调畅情志,适时起居,节制饮食,谨慎劳作,长养正气,防止病邪的侵袭。
和谐社会中的和谐观对“瘥后防复”很重要,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人为本的生命观;安于境遇的生活观;婉然和平的人生观;辨证平衡的世界观。具备以上五点,更有利于恶性肿瘤康复以后预防复发。正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世界卫生组织预言,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换,人类要主动掌握健康状态而非被动接受疾病。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改变肿瘤防治的被动局面,为当前恶性肿瘤的防治做出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刘华
编辑: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4/21/7088325.html